道:“这要换作二十年前,老头子我能吃一盆。”
皇帝陛下又和穆老将军畅谈起了当年的种种,说到动情之处,穆老将军眼含热泪,皇帝陛下也是感慨连连,费公公站在一边,见谁的酒杯空了,便急忙倒满,自始至终,没有插过一句嘴。
皇帝陛下放下酒杯,对上前的费公公摆了摆手,看着穆老将军说道:“将军刚刚进京,本应歇息几日,再去衙门处理政务,可眼下便有一桩案子,朕左思右想,这金陵城里,谁去主审都不妥,唯有老将军能够胜任。”
穆老将军心知肚明,抱拳说道:“请陛下放心,案情大概,我已有了些了解,即便老了,不中用了,这点小事,我还吃得消。”
皇帝陛下微微一笑,不再说话,身旁的费公公原本闭着的眼睛忽然睁开,便走出了御书房,片刻后,便重新回来,附耳在皇帝陛下身边说了几句。
皇帝陛下听后,看了眼费公公,费公公躬着身子,沉默点头。
南镇抚司的动作,要比皇帝陛下意料中快上一些,想必定是因为穆炼的到来,让沈博南那个只会躲在阴暗里的镇抚,胆子稍稍大了些。
而让皇帝陛下意想不到的,是北镇抚司的反应。
整件事中,皇帝陛下对那名被劫走的敌国探子不感兴趣,对那个死去的百户,也没有多大的印象,皇帝陛下最好奇的,是想看看,当秦钟被带到南镇抚司之后,北镇抚司,或者说徐太历,会有什么举措。
回想起费海刚才对自己说的话,皇帝陛下心中有些宽慰,也有些惊讶。
到底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到底是锦衣卫指挥使。
徐太历,好气魄。
南镇抚司。
衙门外那百余名锦衣卫早已不复先前的冷漠与肃杀,纷纷抽出鞘中绣春刀,紧张且恐惧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原本寂静的秋彤巷口传来了沉闷的响声,那是无数人迈着整齐的步伐,披着沉重的战甲才能够发出的声音。
那是金戈铁马,是血与火的迸发。
箭楼之上,南镇抚司的弓弩手握着手中弩箭,身子发抖。
就在秋彤巷外,无数身披黑甲的北镇抚司锦衣卫,在十余骑的率领下,犹如洪水般袭来,近千名北镇抚司锦衣卫,转瞬即至。
他们身上的黑甲,乃当年北镇抚司先烈在江南,在北疆,在东海之上所穿,黑甲上依然残留着当年的血火,他们摒弃了不堪大用的绣春刀,持着直刀长矛,沉默来到了南镇抚司前。
为首的十二名骑士,纵马上前,其中一人掀起面甲,陡然暴呵:“北镇抚司,千户秦钟麾下,九百六十七名锦衣卫,在此恭候大人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