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诗词的幻境思想当中,若是传递一下负面具有杀伤性的思想的话,岂不是凭借这样的一个幻境,便可以将我们满朝文武连同国君都一同灭杀了?这样的力量,也太恐怖了吧?老师。”
“非也!非也……”
太傅方正心却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说道,“苏林之所以可以这么悄无声息的将诗词幻境释放出来,而且覆盖我们这么多文武官员。他的镇国诗词思想深厚是其一,其二便是他所在诗词当中传递的思想,对我们并没有伤害,所以才会如此轻易地将我们罩了进来。若是传递的思想是你所说的那种负面思想,在我们接触的第一时间,便会本能的排斥幻境了……”
“原来是这样,但是也已经足够恐怖了。诗词幻境不是只有大儒才能够真正的召唤出来的么?苏林竟然在举人的时候便可以做到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李云聪疑惑不解地说道。
“诗词的力量,其实归根到底也只是思想的力量。为什么说,诗词幻境只有在大儒的时候才能够召唤出来呢?就因为在大儒文位,自身的器已经开始逐渐圆满,可以将思想集中凝固,所坚持的道也开始慢慢归一。如此一来的思想力量,便足以从诗词当中,找到思想力量的共鸣,从而通过力量……化为幻境,再度将思想给传播出去……”
太傅方正心自己就是大儒文位,所以对于诗词幻境的理解很到位,向李云聪解释道,“至于苏林为什么可以在举人文位便可以召唤出诗词幻境,恐怕……第一个和他的才华有关,镇国诗词自身就带着极度强大的思想表现力量,甚至只要一些大学士,写出镇国诗词都可以勉强召唤出诗词幻境来。
另一方面,便是苏林自身的思想,恐怕……也是非常坚固执着,当他的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的时候,再配合镇国诗词的思想表现力量,能够召唤出诗词幻境来,并不稀奇。不过可惜的是,这首镇国的《行路难》似乎并不具备战诗那样的强大力量……”
这是太傅方正心对于苏林的诗词幻境的解释,而其他的大儒官员,也是差不多的看法。国君孙建实更是饶有兴致的想要看看,苏林的这个诗词幻境,究竟想要表达一个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来呢?
“皇兄,这便是诗词幻境?苏林以举人的文位,便可以召唤出镇国诗词幻境来。当真是神奇,皇兄快看……苏林似乎要诵诗了……”
长公主孙菱香双目紧紧地盯着苏林,生怕错过任何一秒钟的画面。而此时,苏林正是释放完了诗词幻境以后,要开始诵诗了。
“诗词幻境,通常而言,只有达到大儒文位,海纳百川以后,方能够召唤出来。像上一次府试的时候,我的镇国诗词《凉州词》也只不过是在圣器九鼎的作用之下,才能够演化出幻象来……而现在,我便是要将思想精神集中,召唤《行路难》的诗词幻境来……”
苏林此时此刻的思想和精神无比集中,已经写出了《行路难》,并且成功地将幻境召唤出来了,最后一步,便是诵诗了。通过诗词作者的朗诵,再度引起整个幻境的共鸣,把所有力量和幻境推崇到一个巅峰的地步,使得所有陷入幻境当中的人,都对诗词的思想感同身受,甚至帮助诗词的作者,向指定的人发难,使其被群起而攻之,受到巨大的伤害……
文武百官,一千多名进士以上,还有五六名大儒,都进入了苏林的幻境当中,这一股力量,若是真的集中发动起来,是足以灭国的。
而现在,大家都在等,等着苏林讼诗。就这么,一千多双眼睛,看着苏林,缓缓地从智窍当中涌出思想和圣力,却又涌入了他自己的口舌之间,几乎是口吐莲花一般,发出了铿锵铮铮的声音来。
“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的第一句,伴随着苏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