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写作,可是家里不同意,那我到底如何选择?工作还是写作?
其实你问的问题扩大化一点就是“稳妥的世俗选择与有风险的内心渴望之间的挣扎”。
这问题也可以是安稳的工作与辞职创业;与无爱之人的妥协结婚与炽烈追求心爱之人等等。
追求理想的代价,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
喜欢不代表适合,喜欢更不代表有能力做到,认清这点很难,不管工作还是感情。
我也喜欢打乒乓画画下围棋,但我知道这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因为不仅不适合,而且没能力。
面临选择的时候,人生看起来像是一条单行线,似乎选择一条路,就同时断绝了另一条路。
但其实很多时候,人生是条曲线,百转千回才会绕到最初的路线。
举个例子:好利来蛋糕的创始人罗红最热爱的事应该是摄影了吧,可是摄影养活不了他,后来他找到了适合他且有能力做的事——做蛋糕。发达之后,依然回归摄影,成了一个快乐的理想主义实现者。
对于平凡的个人来说,曲线救国,很多时候比一条道走到黑要好得多。
其实写作和考研,和工作,和恋爱结婚都不是冲突的。甚至是可以从这些生活中汲取养分的。
朋友,放轻松,写作,只是无数生活方式的一种,喜欢,你就做,做得好,就做下去,无非如此。
其他什么受不受欢迎啊,能不能畅销啊,会不会成名啊,就随遇而安吧,这不是写作者能控制的,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可是好多都穷困潦倒一辈子,死了成名一下子的。
然后接下来才是重点,是我说给自己听的心里话
在我出车祸前,我对人生也有过很多目标和理想,可是永远在拖延,永远在给自己找借口。
直到经历生死那一刹那,我发现生命真的很脆弱,我们总是被枯燥重复的生活磨得产生一种幻觉——
我的时间还很多,我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去完成自己的渴望。
可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何时完结。
一旦真正意识到这点,我开始郑重思考了一个问题:我是否真实地活过?
我发现:原来我从来没有彻底地努力过。我没有去追求内心最渴望的姑娘,没有去我最想去的地方,没有好好报答父母的恩情,没有痛痛快快地哭过,也没有春风得意地笑过。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完全的!
然而这些所以念头其实一直不曾消失,它们缠绕着我,折磨着我,所以我总是活得那么不自在。
活得那么麻木而愚痴!
这让我毛骨悚然。
如果那一刻我差那么一点就没了,那我的生命简直如同废墟,没有留下任何思考和畅快。
我身边的人们只会悲痛一阵,然后逐渐把我忘记,就如同不曾出现过一样。
那之后一个月,我明白了之后人生最大的课题,就是做任何事之前多出一步。
这最重要的一步是——是否能够“真正”说服自己。
真正的说服自己,是一开始就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却依然鼓起勇气不后退的决心。
即便事情进展不顺,也不会后悔当初选择的觉悟。
就像上前线参军的战士,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原型高更),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画画的时候,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必须画画!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无关紧要,反正他要挣扎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