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好处理,法不责众,一个整不好自己都有可能被陷进去。偏牛二一来,三下五除二的就把眼前的局面给解了。
你不是厉害吗?真厉害你就把我杀了,咱们一了百了。
郑善如手里拿着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刀下去,自己就是拿命换了一个混混的命,还得受族中家法严惩;可要是认了怂,这脸面可就是丢的干净了。
正在这进退两难之时,门外陡然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卑鄙,竟然还叫了援军!”
“要不要脸,左面那波不是你们的人?!”
原来是状元楼和及第阁的大部队到了。
这下场面可热闹了,六七十号人打架就已经是乌烟瘴气,若再来上千多个人,把这茶馆儿拆了都绰绰有余。
“这可如何是好哦。”掌柜的急的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牛二也毛了,这场面他要是还能摆平那他还当个什么混混,直接做皇帝得了。
朱允炆也急了:“如意,这茶馆儿挺好的,若是砸了怪可惜的,以后到哪里去听书,你能不能。。。”
“这个嘛。。。”徐如意也皱起了眉头,眼下这场面确实不好解决。
俗话说:人上一千,蔽日连天。自己出来的匆忙,身上除了一个东厂的印章没有其他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举着印章挨个给他们看一遍也不现实,而且东厂也不是什么好名声的地方,若是一个不对,整不好这群二愣子还真能来个“为民除害”。
“焦兄何在?!”门外韩克忠冲着里边儿喊道。
“郑兄,你这是。。。什么情况?”又有一人从门外挤了进来,看着厅内的郑善如和牛二不禁一愣。
角落里徐如意觉得说话人的声音有些熟悉,顺着声音仔细一看,还真认识!
早些时候还念叨,如今却正碰了面,还是熟悉的模样,身穿素色文生公子裳,头戴文生公子巾,腰胯宝剑,一副书生侠士气派,正是徐如意千灯镇上收的小徒弟:古月真!
‘古兄来的好及时,回头一定要请他吃饭!’郑善如喜上眉梢,不动声色的把手中匕首一收,正要回话,却见外边人群两分,一个儒袍老者缓缓走来:“会试在即,尔等不闭门苦读,反在此处吵闹滋事,读书人的脸面都让你们丢尽了,如此秉性修养,将来如何能入朝为官?”
三缕长须,满头华发。棱角分明的脸上一双星目扫视全场,不怒自威。
“是刘卿家来了。”朱允炆低头躲闪,似乎很怕这个老者的样子。
“殿下,这是谁啊?”徐如意疑惑道。
“他是翰林学士刘三吾刘卿家。”朱允炆低声道。
“是他啊。”徐如意点头,随即心头猛然一惊:“是他?!他竟然还没死?”
刘三吾,洪武朝出了名的仁厚长者,与宋濂齐名,湖南茶陵人,自号坦坦翁。于洪武十八年入仕,深得朱元璋敬重,尊为仁厚长者,曾为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
这些事情可算是天下皆知,但徐如意却不甚了了,心中之所以惊讶,却是因为记忆中,这刘三吾之死所牵涉的一桩大案。
“如今是洪武三十年,也是朱元璋在位最后一次科举取士。而这刘三吾还活着,说明。。。”徐如意心头一沉。。。
刘三吾看向郑善如,不悦道:“江南第一家,孝义传家,向为我江南士人之楷模,如今在这茶馆酒肆之中与人争勇斗狠,难道你家中就是如此教的你吗?”
“先生息怒,弟子知错。”郑善如恭声作揖道。
“还有你们,再过几日便是会试之期,北宋韩公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