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存和韩仲在徐记粮铺的会客厅等了许久,约莫着有半个多时辰,待外面大街上的灯笼都高高挂起起的时候,他今日拜访的主人公,那位“远近闻名”的徐老先生才在他的儿子徐仲烨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了进来。
“徐先生(先生)。”李存和韩仲起身,一声揖道。
徐建华依旧脚步慢慢,足足花了十数个呼吸才走到了座位上,然后缓缓坐下,许久,才转过头来,睥睨的看着李存,苍老的声音中带着冷意道:“听说你们有事找我?”
“正是。”李存颔首回答。“冒昧前来,如有打扰,还请宽恕则个。”
“哦?宽恕?”徐建华似乎听到了一个笑话一般,冷笑两声,然后继续斜着眼看着李存。“没有什么课宽恕的!”
“说吧,找老夫有何贵干!”
说道“贵干”二字的时候,声音明显加大了一分。
“在下是为借粮而来。”
李存没有废话,直奔主题。
“借粮?”徐建华轻声念到了一遍,嘴角扯了扯,“不知李东家怎么个借法?”
“从大水以后,京中灾民甚多。朝廷虽然开放广盈、万盈两仓,并着郓王殿下提举京畿路一干救灾事,但对于数十万的灾民依旧是杯水车薪。
故而,殿下特遣我来,想要找徐公借上一些粮食,以郓王的名头作为担保,待汴河疏浚,纲粮北上之后,定然悉数奉还。”
李存解释道。
“以郓王的名头作为担保?待纲粮北上,再悉数奉还?”站在徐建华身侧的徐仲烨闻言,不由得哂笑一声,似乎是听到了一个笑话一般。
“不知郓王殿下打算用他的名头,从老夫这里借多少粮食呀?”徐建华呵呵一笑,脸色有些阴冷的看着李存,问道。
“三千石。”李存说道。这个数字,他们之前自然是研究过了的,徐记粮铺虽然在京中一众小粮铺中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但对于那些个大粮商们来说,却仍旧是不够看的。哪怕提前有着准备,库仓之内顶天了也就只有四五千石的粮食而已,再加上从京中大雨以后,粮食只出不进,虽然有着限购的策略,但也最多只剩下三千多石的粮食了。
故而报出三千石,若是对方愿意,定是可以拿的出来的。
不过,李存对这位徐老先生的觉悟水平,很不抱希望……
果然,徐建华接下来的话便让李存那本来就不多的希望又消失了大半。
“李东家可知,如今外面的粮价,每石多少吗?”徐建华阴冷的笑着问道。
“石米六贯?”李存想起了方才他在外面看到招牌上写着的价格,回答道。
徐建华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那若是纲粮北上,粮价又要多少呢?”
不待李存回答,徐建华便自己将话接上,道:“若是纲粮北上,粮价定然会跌回原本的价格,石米一贯!”
“这一来一回,便是每石五贯以上的差价,三千石便是一万五千贯……
郓王殿下真是打得好算盘,只是一句话,便要从老夫这里赚去一万五千贯的利润——李东家,你觉得,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呢?”
说罢,便双眼微眯,盯着李存看了起来。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姓李的小子,究竟是有着什么自信或者说是勇气,让他竟然想要说服自己?
李存心中一叹,果然不出他的所料,找这徐建华,或者说找这京中的粮商借粮,简直是白费力气。
不过既然郓王吩咐了,李存也不好消极怠工,只能耐下性子,做起了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