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赵佶说话,又是一位官员站了出来,赵楷闻声看去,却是户部的一位姓王的侍郎——这是太子的人。
“陛下,京中大水止是数日,灾情尚无定论,开仓放粮一时言之过早……且京中官仓所备,另有要用,岂可擅动?”
赵楷闻言,面色不快,然后瞥了一眼不远处面色如常的皇兄,脸色阴沉了一分道:
“京中大雨近月,夏粮收而未入库仓者近半,入库而霉变者亦近半!且京畿左近田地受灾严重,秋粮自然也会大减。敢问王侍郎,这如何算是灾情尚无定论?”
“京中粮食本就不可自给,大半皆依赖东南漕运。如今京畿粮食减产,并不会有太大影响。届时只需纲粮北上,一切自然会迎刃而解。”那王侍郎昂首,沉声答道。
“那纲粮何时能到?”赵楷问道。
“只待大水退去,汴河疏浚,自然就到。”王侍郎不卑不亢的回答说。
“那纲粮到来之前,若是不开仓放粮,京中灾民吃什么?”赵楷的脸色又阴沉了一丝。
“京中市易自有储备,如何需要开仓?”王侍郎陈述道。
“那若是有不法故意哄抬粮价,又当如何?”
“东京乃天子脚下,百姓常沐圣恩,受圣上感化,又岂会有此等不法之徒?”王侍郎驳斥道。
“若……”赵楷越听,脸色便越发的阴沉,正要继续反驳,坐在大殿之上的赵佶却是听不下去了。
“够了!”
赵佶的脸上也并不好看,只是因为端坐在大殿之上,距离群臣尚远,故而一众大臣并不能看出脸上的变化,只是从那高昂了些的声调中,发现了陛下的不快。
“司农卿,京中官仓何如?”
候晔闻言,连忙步出班列,手持笏板一揖,有些惶恐道:“因广济仓失火一事,京中各官仓皆有排查准备,故而受损不大……唯广盈、万盈两仓浸水,恐有受潮霉变之迹……”
赵佶闻言,轻哼了一声,未置可否,然后目光在大殿中环视一圈,落在了班列的前端,一个古稀老臣身上。
“蔡卿家以为如何?”
蔡京被赵佶点名,也不慌张,缓步踏出,揖礼之后,才淡淡道:
“陛下,京中官仓乃非常所需,不可擅动。”
“只是,既然广盈、万盈两仓浸水,有霉变之征兆,不若就交由郓王殿下,赈灾所用吧。”
赵佶闻言,略微思索了片刻,微微颔首,再次道:
“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