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两个和郑谦修关系最近、且直言快语的家伙以外,其余的几家大粮商并未有所动静。其中一人便是迟疑的问道。
“这便是我今天召集大家过来,要商讨的第二件事情了。”郑谦修对此早已所料,开口道。
“愿闻其详。”一位大粮商好奇的看着郑谦修说道,他与临川三王中的王安国同名,只是姓氏改成了许。而其所在的许家,则是京中粮行除了郑家以外,最大的粮商。
准确的说,近三四十年来,许家便一直是这东京城中排得前三的粮商,而那郑谦修的郑家,崛起不过十余载,坐上这粮行的头把交椅,还是在政和年其姐郑氏被立为皇后之后的事情,距今也不过几年的时光。
郑谦修淡笑着说:“若是无有大水,便不必说,粮价上涨的自是有限,虽然大家伙也能跟着挣上一笔,全当聊胜于无了。如此,太府寺和朝廷自然也不会说些什么。”
一众粮商闻言,皆是颔首。
“若真是发了大水,我等自是福运,可是想来太府寺不会愿意,开封府不会愿意,朝中的一些人也不会愿意……所以,既然要做,我们便需要拿出一个统一的口径与对策来。”
“太府寺和开封府有何不会愿意?每年吃着俺上万贯的钱银,还能有些什么意见?”郑谦修话音刚落,关逢臣便说道。
“太府寺和开封府倒是其次,好对付。难得是朝中的一些自诩正值的那些酸腐的措大们,他们若是想要坏事,可就不太好收拾了。”许安国眉头微皱的说道。
“安国兄所言正是。”郑谦修赞同道。
“出钱是必然的,无论是打点太府寺还是开封府,亦或者请诸位身后的大人们在朝中说话,皆是离不开钱这一个字。而且多出些也是无妨,与我们能得到的相比,总归是少数。诸位能够做到这里,想必不会想不通这个道理。”
能在京中做粮商营生的,每一家背后的势力都非同小可。毕竟是影响着数百万人吃喝的事情,又是每年数百万贯的利润,朝中的那些个宗亲勋贵、官宦子弟们又岂会白白放弃?就如同那郑谦修背后靠着的是当今皇后郑氏一般,那其余的九位大粮商背后,亦是有着蔡、李、王、高,梁等几位大人物的身影。
见大家表示赞同,郑谦修继续往下说着:“但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朝中想要找终南捷径从而一飞冲天的人可不在少数,难免有不知死活的家伙想要拿你我做他升迁的垫脚之石……”
说道这里,郑谦修不由得冷笑了一下。
“所以……”
……
……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