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隔壁是哪家的库房?我看着规模比这里还要大上一些的样子。”
方才在外面,李存并没有看到隔壁这家的大门所在,但仅看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围墙,便知道规模不小。
“哈,李东家可真会说笑,隔壁那哪里是比这里大上一些,分明是十数倍呀。”
徐掌柜哈哈一笑,然后解释道:“寻常人家可是置办不起那般规模的。隔壁那是咱们汴梁五十余官仓之一的广济仓,里面储存这大量的粮草物资,自然显得十分巨大了。”
“原来如此。”李存恍然,怪不得方才在外面看围墙的时候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十车的书籍才被全部卸下,韩仲和马车夫们结清了费用,十辆大车便先行离去,院子里便只剩下天一阁和曹记书斋的众人。又经过徐掌柜和曹记书斋的几个伙计一番检察核验之后,时间已是黄昏。
“这是收票。”徐掌柜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已写好了格式的票据,然后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递给了李存。“明日李东家便可持此收票到曹记书斋总店收取余下的六成货款。”
“这个自然。”李存结果收票详细看了一遍才收好放进怀中的口袋里,点头答道。这年月钱贱,一万贯的六成便是六千贯,足足四百六十余万钱,拉回去便不是一辆马车能够解决的了的。
而换成银子,也足有一百多斤,寻常人也难以背动。
崇宁之前,尚可以用交子,崇宁之后交子改成了钱引,并大肆滥发,导致了钱引的迅速贬值,商人们便不在愿意接收了。
幸而京中多有那些个屹立数十上百年的商家,在信誉上还是有着保证的,收票在手,李存也不会担心曹记书斋会赖账的。
毕竟和区区六千贯相比,曹记书斋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信誉更值钱一些。
不过若是交易的对象是外郡人或者是没有什么根底的商户,带着沉重的银钱,钱货两讫便是唯一的方法了。
收好票据,一行人便出了曹记书斋的仓库。
“在下还需清点一番仓库,就不送李东家了。”库房门口,徐掌柜向李存解释道。
“徐掌柜忙便是,无妨的。”李存自是没有异议。只是看着徐掌柜的身影消失,库房的大门关闭,李存没有由来的突然感到一阵心悸,脸色顿时便变得煞白。
“东家,没事吧?”韩仲看到李存的脸色突然变得煞白,关心的问道。
“没事。”心悸的感觉一闪而逝,李存很快便恢复了正常,不过方才那种感觉仍旧回荡在他的心底。
“这风忒大,咱们尽快回去吧。”韩仲看着空荡荡的大街,不由得说道。
李存点了点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广济仓,然后转身向西而去。
……
……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