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舌尖上的唐朝 > 第两百二十六章 判断有误!

第两百二十六章 判断有误!(2 / 3)

生,这边的状况仍然不够乐观,所以郑刺史也一直没有往上升的机会。而这两年的山越动乱,也跟这几年的各种小灾不无关系。

“潭州洪州那边现在已经有了几种高产作物,那些东西不仅耐旱,而且对土地的肥沃依赖度也不高,为何不把这些东西往泉州府引进?引进这些东西后,能缓解不少泉州府的问题吧?”

泉州府不是单单管辖一个泉州港,他几乎管辖了大部分闽省的城市。李好有个问题不太明白,闽地多山靠海,这边种红薯和土豆应该不会太困难。为什么自己在潭州那边早早的就引进了红薯,土豆等作物,但是这边似乎并没发展起来一般。

“将军有所不知,这些年泉州府这边蝗灾一直没断过,加上山越动乱,恢复民生都十分为难,自然也就没办法全力去发展民生了。其实那些高产作物在一些安定的地方还是有种植,战区就顾不上了。”郑刺史听了李好的话后,苦笑道。

引进高产作物自己也想,但是也得有地方种植啊。这两年他也就敢在环境比较安定的几个地方推广这些东西,其他的地方那有心思推广这些,赶跑那些山越人都不够忙,种了粮食难道给那些山越人抢走?

“泉州的蝗灾很重?有没采取什么办法应对?”郑刺史的话让李好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闽省竟然有蝗灾!蝗灾通常发生在大旱之年,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而且根据李好所知道的后世的一些情况来看,蝗灾这东西基本都在黄河流域发生。

而长江流域的次数非常的少,到了华南,东南沿海就更少看到这东西了。而泉州府就是东南沿海,这里竟然连着几年发生了蝗灾,这由不得李好好奇,这种现象太罕见了。

蝗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是致命的,极易引发粮食短缺造成饥荒,所以古代视蝗灾为大敌。但古时迷信,认为蝗虫是神虫,不仅不能驱赶消灭,而且要祭祀。一旦发生大面积蝗灾,往往被解读为人间办了错事,上天降下来的灾祸。

唐朝有史记载的蝗灾次数不少,但是李好有记忆的大致就是贞观二年的全国范围内的蝗灾,还有唐玄宗时期的一段蝗灾。贞观年间的蝗灾李好了解并不多,但印象最深的是唐玄宗时期的蝗灾。

当时的蝗灾区领导倪若水就写了封奏折给唐玄宗建议“以德治妖”,蝗灾的发生,皇上作为万民之上应沐浴更衣斋戒谢罪,对上天感恩戴德。蝗虫自会在地上趴着不动,最终远离而去。

当朝宰相姚崇听闻,回信驳斥:“此言大谬!你的意思是当今圣上无德才引来蝗灾吗?皇上身上能有多大味道才能把蝗虫招来呀?坐视蝗虫吃庄稼不管,这是修德的表现吗?”

他向唐玄宗上奏要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蝗运动,建议皇上亲自出面主持大局。最后唐玄宗还是实际调查一番然后用了老姚的建议,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蝗运动。

李好知道这件事情也是因为老姚的原因,才对这次的蝗灾印象很深。治蝗这东西在古代带有很多神话色彩,不过李好不是古代人,他是从现代过来的,所以他不信什么。

“这种东西应对无力,缺乏足够的人手去应对这些东西,只能让蝗灾越发严重起来,所以这边的情势也就越发变得严峻起来。”郑刺史再次苦笑了一声,他也想应对,但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啊。

“现在泉州府还有多少士兵?”李好把泉州府的地图拿了出来,然后让郑刺史给自己详细的介绍一番这边的情况。这些情况跟自己了解的有出入,朝廷那边根本就没提泉州府蝗灾的事情!

“这边这些年一直兵事不断,现在整个泉州府有三万兵甲。除了各州府分散的兵力,其他还有两万兵力在前线跟山越人对阵。不过这边的山越人因为多年的厮杀,比广州府那边的山越人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五代风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神话版三国 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