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彻底走出了战争的阴影,真心实意的拥戴起燕军来。
最后一个整顿的方向,诸葛亮放在了冀州境内的军民身上。这一点也是元起最先提出来的,每占据一个州,元起都会让人普查人口,并登记在册。现在,诸葛亮也进行了同样的工作。经过数日忙碌的普查,冀州的人口终于得到了一个比较详实的数据,军士的数量就不用说了,前面已经说过了,是十八万,当然这是不算各地郡兵在内的,而各地的郡兵在优胜劣汰的淘汰下,在减去以前的一些官员虚报士兵人数,自己从中吃亏空的现象,最后得到的数量一共是六万三千人。至于人口,在除去将被元起带回燕京的八万降军以及他们的家属,依然有着四百多万之众,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历经数十年的战乱之后,冀州依然拥有这么多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不愧中原第一州的称号。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宇宫照烈的功劳在内,宇宫照烈攻克半部青州的时候,大量的军士和流民进入了冀州境内,现在全便宜元起了,人口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最珍贵的资源。
冀州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元起就准备班师返回燕京了。周瑜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辞行,这次周瑜率领三万江东军前来助战,正可谓是雪中送炭,着实帮了元起不少的大忙,元起对朋友是毫不吝啬的,每一位准备返乡的江东将士,都得到了一笔不菲的酬金,战死的数千名江东子弟,得到的酬金则是双倍,统一交给周瑜,由周瑜带回江东发放给他们的家人。本来周瑜是不想收这笔酬金的,可最终还是挨不过元起的一再要求,也就只好收下了。
送走了周瑜之后,元起又在邺城停留了一日,随后整顿人马返回了燕京。临行前,元起又留下两万燕军给诸葛亮,使其在冀州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六万之众,元起相信。以诸葛亮的本事,有这二十六万大军在手,又有徐庶、张纵和徐挡的帮助,宇宫照烈想要在冀州有所作为,势必难如登天。
十数日之后,元起带着先头部队,顺利返回了燕京。留守在燕京的荀略等人照例出城十里迎接元起。当元起在众星捧月之下,回到自己的府邸的时候,发现府门上大都督的牌匾已经被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崭新的巨幅牌匾,上书“燕王府”三个烫金大字。
元起在这块牌匾之下,默默的站立着。自己八岁从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瞬间在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些记忆,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杀戮也有祥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辛酸……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连元起自己都说不清那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自从被封为燕王之后,元起因为要应对冀州的战事,还一直没有来得及行使燕王的权力。在回来的路上,元起就已经想清楚了对麾下众人的封赏,现在,到了正式公布的时候了。这是对麾下众人的奖赏,更是肯定,也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荣誉,同时还是他们今后更加努力为人民服务的鞭策。
一身戎装的元起进入了燕王府,文武官员们分列两侧。等到众人都坐好了之后,元起从怀中拿出了一道早已写好的诏令,上面记载着对麾下众人的封赏。
文官方面,冀州牧诸葛亮受封为相国,加封武乡侯。相国的权责地位与朝廷中的丞相相同,只是叫法略有不同。荀略受封为太尉,加封敬侯;贾愿受封为太傅,加封寿乡侯;扶余太守陈群被调回燕京,接替诸葛亮以前的职务,担任燕王府司马之职;张既也被调回燕京,卸去原职,出任尚书令;主簿蒋琬升任中书令;田丰升任谏言侍郎;杜畿升任司农;元起的亲生兄长元和升任司空;老臣阎乙升任光禄勋;李严升任御史中丞;渔阳太守董和升任政务府丞,主管政务府事宜;陈宫升任军事府丞,主管军事府事宜;徐庶升任太常,原职冀州牧长史之职不变;邓芝升任执金吾;李儒升任监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