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义从,以及数千名早就迁居内地的刺塔精锐骑兵,对于这些骑战好手来说,弓马是不分家的,精通骑术的同时,还必需要精通射术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骑兵。此刻,两万名飞龙军精锐站在山腰,每个人的手上都挽着一张专属于骑兵的骑弓,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拉弦声,嘎吱嘎吱的声音不绝于耳,就像是一道道催命符,飘入鲜卑人的耳中。
“不好!有埋伏……”
“快!收拢部队,冲出去山谷!”
“糟糕!中计了!”
各个鲜卑将领的呼喊声纷纷响了起来。这样关键的时刻,中部鲜卑的反应,与阿卖提所部的东部鲜卑比起来,显得混乱不堪。这样的反应,是两部鲜卑的不同制度所决定的。东部鲜卑只有一个主宰,就是阿卖提,在阿卖提的统治下,东部鲜卑鲜卑各级将领职责分明,即使阿卖提死后,东部鲜卑依旧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中部鲜卑则是联盟部落,十几家部落首领推举连满为大首领,对中部鲜卑进行统率,这就必然造成中部鲜卑大体一致、但细节上却各自为政的局面。
面对敌军的埋伏,中部鲜卑这一弱点,被无限放大出来,九支小队其实就是九个不同的部落,每个小队的统帅,就是该部落的首领,没有了连满统一的发号施令,这些小部落的首领们,失去了协调,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心中的设想来下达命令,并且要求其他几个部落能够听从自己的号令,因此,混乱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相比于中部鲜卑的混乱,飞龙军精锐们则是条理清楚、有序。元起麾下的每只军队,无论是精锐部队还是普通军队,在组建军队的第一天,都会接收到这样一条信息:绝对服从命令!这一条款,是元起在后世军人思想中,摘录出来的纲要,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正是在这样的治军思想之下,元起部下的各个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将高举的右手猛然斩落,元起高声疾呼:“放箭!”两万飞龙军精锐接收到元起的命令之后,立刻从两个方向对狼山下的鲜卑军进行了精准的射击,彭彭的弓弦震动之声连成了一片,两万根火箭遮天蔽日的从山腰射向半空,在到达最高点之后,带着巨大的惯性,向着山下的五万多鲜卑军猛地扎了下来。
随着火箭的落下,大量的干柴,硫磺等引火之物被点着,冲天大火四处蔓延。。。
啊——
惨叫声在鲜卑阵营中响起,利箭如狂风暴雨般倾泻下来,阳平谷三面环山,造成了热量在谷内大量蓄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万人大部分丧失战斗力,烧死的,被烟熏倒的,比比皆是。。。而稍有常识的,都立即用湿布蒙住口鼻,防止被浓烟熏到窒息而亡,这把火烧的时间并不长。用元起的话说,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吾心怀慈悲,不忍万千生灵被一把火烧光。随着火势渐渐衰弱,能站在那里的也只有不到万人,这是真正的精锐,能够躲避在核心站圈内的几个首领,也都是自连满之下,在中部鲜卑中颇具实力和名望的几个大首领。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两万飞龙军精锐们冲锋,这些所谓的鲜卑精锐,也只坚持抵抗了半柱香的时间。元起对精锐部队的要求是普天之下最为严格的,因为元起知道,精锐部队表面上看似风光,可是他们实际上担任的作战任务,风险往往比普通士兵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没有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就是对精锐们生命的不负责任。有着后世思想的元起,是决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后世军中的一句著名格言。这句话,很好的体现在了元起麾下四支精锐部队的身上。飞龙军虽然是四支精锐部队中成立最晚的一支,但是其组成的群体,决定了这支部队有着和前面三支精锐,一样令人感到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