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龙都点了点头,眼下也只能这样了,等日后再想办法把张济接过来。沉默了一会儿,元起转头看向赵虎道:“赵虎,你和张龙出城去把兄弟们接入城中。”
赵虎和张龙同时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等到二人走后,元起也站了起来,对扶摇子说道:“师父,弟子有些事情要处理,近几日怕是没什么空闲了,指点伯符修炼武艺的事情,还要劳烦您了。”
扶摇子笑呵呵的点头说道:“放心,你去忙你的。”对于元起这位弟子,扶摇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对待元起,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除了修炼时对元起要求极为严格之外,其他的事情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所以扶摇子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见到扶摇子应允,元起又对孙策勉励了几句,让孙策虚心跟着师祖修炼。孙策自然是满口答应。
交代好了孙策的事情,元起快步走出了府中,来到官衙的议事厅,找到正在办公的荀略和贾愿。
看到元起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两人丢掉手中的毛笔,站起身来向元起行礼。元起此刻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几步走到桌案前,凝声说道:“某要组建一支斥候队,不是骑哨,是专职的斥候,可以刺探全天下所有情报的那种。”
荀略和贾愿被元起说的一愣,想要刺探全天下所有的情报,这谈何容易?疑惑的神色,在两人的脸上同时升起。
元起没闲暇去理他们的疑惑,直接说道:“董猛要进京了。可是我们却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从今以后,某希望我军的情报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某的手里来。所以,某要组建一支专职的斥候。”
对于董猛,荀略或许了解的不是那么详细,但是贾愿却是很清楚的。贾愿也是西凉人,对同样出身的董猛自然有着深切的了解。听闻董猛即将进京的消息,贾愿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这…是真的么?如果真让董猛进京,大乱将至矣!”贾愿不是元起,也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道历史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是贾愿有着睿智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机敏的感到,当董猛进京的一刻,就是大乱开始的一天!
沉默了一会儿,荀略转身走到一个书柜前,从里面拿出了一卷薄薄的绢册,递给了元起,同时说道:“主公,在我军训练新兵、整治军备的这大半年中,略曾派人收集到了一些消息,都在这个绢册内,请主公过目。”
元起看了荀略一眼,伸手接过绢册,嘴里却问道:“既然收到了这些消息,为何不告知与某?”
荀略苦笑道:“主公天天为了军事操劳,略实在不忍心让主公负担其他的事情了。”贾愿插言道:“主公,现在我军掌管这偌大的幽州,可是主公麾下的谋士和文吏,实在是少的可怜,很多事,都是荀略一个人日以继夜的操劳着去办理的,连带着某每天也跟着睡不好觉啊。”
听到贾愿这么一说,元起才知道荀略的工作量有多大。每一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元帅们,身后都有一个智囊团队为其出谋划策,反观自身,因为崛起的速度太快,导致麾下的人手极度匮乏,武将方面还好一些,人数虽然不太多,但每一个武将,都可以独当一面,暂时也就显不出什么问题来;可是文官方面就不行了,本来身边可堪重用的就那么几个人,邓芝、董和、李严等人还在外出任太守的职务,除了眼前的荀略、贾愿之外,也就只有鲁肃、顾雍等六七个人可以重用了,难怪一向善于明哲保身的贾愿都会吐露辛苦。
脸上带着几分尴尬的笑意,元起说道:“这个,是有些难为你们了,眼下也是没有办法,等日后人手宽裕了,自然不会再让你们如此辛苦。只是,组建斥候一事,刻不容缓,还望你们再辛苦一下。”说着,元起打开荀略递过来的绢册,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