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以后的局势,也不是什么难事。
见到崔守久久无语,元起知道崔守已经预料到了结果,只是这个结果实在是让忠心于皇室的他难以接受。元起单刀直入的说道:“崔守兄,某确实有意招揽于你,但是,某也知道,现在某还没有那个资本。因此,盼望崔守兄能够在日后合适的时机,助某一臂之力。”
看着坦诚的元起,崔守被感动了。论官职,自己比元起要高,论年龄,自己比元起要大,所以,元起没有直接要求自己投入他的麾下,而是请求自己在日后,元起手中有了资本的时候,再让自己出山相助。崔守站起身来,向元起行了一礼:“将军雄心壮志,某已知晓。他日若果如将军所言,国家将面临分崩离析之际,那么,当将军振臂一呼之时,某自当效力。”
元起欣喜的握住崔守的双手,大声说道:“君子一言!”崔守深深的看了元起一眼,跟着说道:“驷马难追!”
元起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便向崔守告辞。崔守沉思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将军,某深感将军壮志,我有一旧友,有经天纬地之才,莫如我修书一封,让这位旧友投到将军麾下。”
元起问道:“敢问崔守兄的旧友,尊姓大名?”崔守答道:“吾友乃是颍川人士,姓荀名略,在颍川也是小有名气。只是不肯出仕,现在依旧是白身。”当下,元起大喜,连忙拜谢崔守。崔守不知道元起为什么对荀略这么热情,只当是元起礼贤下士,于是顺手也把元起的热情写进了信中。也正是崔守的这一顺手,使荀略好奇之下来到幽州,在民间寻访之后,确认元起有明主的潜质,才投入元起麾下。为何元起对崔守介绍的荀略这个有兴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着前世经历的元起,对古人的品性还是略知一二,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为内政行家的崔守,他所推崇的人,一般都比自己是要强些的,文人好面子,不到感动心扉的时候,轻易是不肯承认自己别别人弱的,也就可以理解为不会吹捧别人的,从崔守的表情来看,这个荀略比崔守至少是要高出一个档次的,只是古人的城府与现代人的内心思维有些不一样,现代人更注重结果性的思维,很多多余的过程经常会略去,往往能快速的得到较为精准的答案.古人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实践,揣摩,一步步逐渐成为老江湖,现代人有<心理学>,<行为学>等等理论升华,而且有数前年的历史借鉴,在成功学上,是容易在古代这个特定环境下走在古人前面的.
告别了崔守,元起的心情大好,没想到本来只是想着说服崔守,却没想到又有个荀略拉了出来。回到房中,元起看到清风已经端来了水盆,准备伺候自己洗漱。元起心情大好之下,忍不住升起了恶作剧的念头,于是悄悄来到清风身后,伸手捂住了清风的双眼,沙哑着嗓子说道:“清风姐,你猜我是谁?”
清风被捂住双眼的那一刻,身体开始剧烈的挣扎,可是听到元起的话后,反而停止了挣扎,还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元起心中疑惑,继续沙哑着嗓音说道:“不许笑!否则我就把你捆起来!”清风反而笑的更厉害了,一边娇笑着,一边说道:“二公子,你装的一点也不像。”
元起闻言,松开了双手,奇怪的问道:“清风姐,你是怎么发现我的?”清风捂着嘴笑道:“清风姐清风姐,就在你这个称呼上露馅的,别人才不会这么叫我呢。”元起恍然大悟,没想到自己竟然犯下这么一个低级错误。
尴尬的笑了笑,元起试图摆脱眼前的困境:“那个,清风姐,最近金丝叶卖的怎么样?”清风停止了娇笑,认真的想了想,说道:“这几个月内,我把从并带来的土香都制成了金丝叶,现在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大概赚了五万多钱呢,另外老大人带去江东的金丝叶,卖到了和黄金等量的价格,但是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