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的那些两班贵族。
虽然朝鲜王国有“从母法”,但庶子毕竟也是两班贵族的血脉,足以代表朝鲜两班贵族的利益。
腊月中旬,李宏宇和赵欣终于忙完了武举考试的事情,把新招收来的武举举子们安置在了大明禁军在汉城的军营里。
此次武举恩科一共录取了四百名举子,两班贵族子弟和平民子弟各两百人。
别看这些武科举子已经有了武举的功名,但要想到新组建的朝鲜军团任职那么必须要通过培训,合格者才能进入朝鲜军团,失败的人将无法任职。
武举恩科过后李宏宇和赵欣总算能松一口气,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得多,将由李宏宇安排的教官对那些武科举子们进行培训,这么些年来对新军军官的培训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没错,李宏宇要按照新军来打造朝鲜军团,只有使得朝鲜军团拥有足够强的战斗力才能把后金挡在鸭绿江以西。
这天晚上,李宏宇在房间里忙着制定那些武举举子的训练计划,由于朝鲜的情况与大明不同,所以训练计划要做适当的调整。
这件事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大明新军的训练计划就是李宏宇制定的,别人无法向他考虑得那么周全和细腻。
“李兄,吃完饭在忙吧。”
咯吱一声,房门被人推开了,赵欣拎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把食盒里的饭菜摆在桌上后笑着说道,李宏宇由于太忙没有去吃晚饭。
“你来的正是时候,我确实有些饿了。”李宏宇闻言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走过去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啃了一口后笑着说道。
“先洗手。”赵欣微微一笑,给李宏宇端来了一盆热水。
李宏宇顺从地洗了手,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晚饭,赵欣微笑着坐在一旁,她喜欢看李宏宇大口吃饭的样子,这些饭菜可都是她亲手做的。
由于李宏宇这次来朝鲜没有带柔儿等人,因此到了朝鲜后一直是赵欣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李宏宇也不客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个待遇。
“李兄,我这段时间来对朝鲜王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好像是个有为的君王。”等李宏宇吃完饭,赵欣让侍女端来茶水,递给了李宏宇一杯后说道。
根据赵欣打探来的消息,李珲自即位起就可谓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稳定民生,颁布大同法免除没有土地的人民向国家交纳粮食,只有地主才必须向政府缴纳粮食。
因此,在赵欣看来大同法是一项救济贫民的革新法令,与民休息。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大同法的颁布以及李珲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朝鲜两班贵族的利益。
这使得李珲为此承受了不少压力,很少有君王能有这个魄力,即便是万历皇帝也在征收辽饷的问题上选择了向文官集团妥协,采用了南北均摊的政策。
“李珲是个不错的君王但可惜生不逢时,他不仅想要革除朝鲜社会的弊端而且还想在咱们大明和建奴之间左右逢源,以至于现在不仅咱们大明看他不顺眼,朝鲜的那些两班们也都在想着如何对付他!”
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他知道赵欣是为李珲感到惋惜,随后感慨道,“朝鲜两班贵族势力庞大,李珲想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
其实,李宏宇挺欣赏李珲,李珲能一路走到现在可谓非常不容易,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和波折,能成为朝鲜王实属不易。
由于李珲的父亲,朝鲜宣祖的懿仁王后一直不育,故而世子的人选就在诸庶子中挑选。
本来,李珲的亲哥哥、朝鲜宣祖的长子临海君因为“立嫡立长”的规则最有可能成为世子,可惜其劣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