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祯活了多久?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清史对此有明确记载,说他生于1688年的正月,死于1755年的6月,享年67岁。这已是盖棺定论的事实,本没有什么可怀疑,可争论的。可是,这个事实在《红楼梦》面前却站不住脚了,因为它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版本,另一种说法。这个版本,这个说法完全颠覆了清史的记载,把胤祯去世的时间整整推迟了十九年,从67岁变成了86岁。也就是说,胤祯去世的时间不是1755年,而是1774年。这样一来,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已然成了大问题。
你可能会说,如此严肃的问题,清史的记载能如此儿戏,如此不负责任吗?把一个如此重要人物的死亡时间整整提前十九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样做不说荒唐,最起码也是不可思议。的确,在正常情况下官方绝不会这样做的,因为毫无意义,弄不好还会自损形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不要忘了,还有非正常情况的存在,比如特殊需要——为了完成一件事,必须这样做。胤祯的情况就属于后者,属于非正常的做法。
胤祯作为《红楼梦》的作者和批书人,他在世的时间,从《红楼梦》的角度看,脂批算是最权威、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它就像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记忆,真实的记录了胤祯被“死亡”之后的那段时间。由于这段时间,在清史中没有记录,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也填补了这一空白。然而,我们都知道,脂批绝非脂砚斋一个人,它是包括许多人在内的一个统称,在这个称谓下,还有畸笏叟、梅溪、松斋、鉴堂、玉兰坡、立松轩等人。很显然,如果我们要寻找胤祯被“死亡”之后在世的记录,就必须弄清楚他们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脂砚斋。
从目前的情况看,仅凭署名很难做出这方面的判断,如果面面俱到,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考证,从现有情况看,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化繁为简,用优选法来确定目标。署名为脂砚斋的可直接认定,另外再把畸笏叟纳入进来,其余的均可排除在外。为什么只把畸笏叟纳入进来呢?这是因为除了脂砚斋以外,畸笏叟也是一个大批家,他的批语仅次于脂砚斋,在数量上排名第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批语不少都是既有署名又有署年,相对比较完整。乾隆壬午年间(1762),他评阅的次数频繁,持续的时间较长。要知道,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因为“曹雪芹”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去世,而他的去世象征着一个时期的结束,另一个时期的开始。到了乾隆丁亥(1767)年以后,批书人好像就只剩下了畸笏叟一个人了,其余的人都淡出了人们视线,包括脂砚斋在内。所以,关于脂砚斋的认定,除了脂砚斋本人以外,畸笏叟也应该算一个,否则这个认定就不完整,不全面。当然,畸笏叟和脂砚斋是不是同一个人,二者之间能不能划等号,这是问题的关键。坦率的说,关于这个问题的认定,笔者手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只有间接的证据,而且这个证据还是来自“畸笏叟”这个既特别又有深刻含义的称谓。
从名字上看,畸笏叟与脂砚斋是同一个人。“畸笏叟”的涵义是什么?它包含幸存者、独一无二者、老者这三层意思。为什么这么说?“笏”是“满床笏”的意思,它和“星辉辅弼”一样,象征兄弟齐心协力,共襄大业的繁华景象。《好了歌注》的第一句话就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这是什么意思呢?“笏满床”形容这个家庭成员个个都是朝廷重臣,人人都是皇帝身边的左膀右臂,表现了“星辉辅弼”的繁华景象。
“星辉辅弼”是先皇的亲笔题匾,也是他身后的最大心愿。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心愿没有成为现实,被手足相残,群星陨落的残酷事实击得粉碎,“满床笏”最终变成了“陋室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