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送殡呢?
对于这个现象,恐怕也只有一个解释,这就是北静王对秦可卿情深意重,崇敬有加,对贾敬则毫无情感可言。在他的心目中,秦氏是高山,是大海,是他难以忘却的一段痴情,所以他要亲自上门祭奠,亲自为她送行。这个表现与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的表现完全一样,里面既有难舍难分的成分,又有痛彻心扉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和宝玉都是有“情”之人,都是“情种”。
正是这种同心相应,同气相投的情感,把二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为秦氏送葬的路上,实现了历史性得会面。当二人面对面时,就像在照镜子一样,各自从对方身上看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而书中的描述也处处体现了这一点。
北静王和宝玉虽然从未谋过面,但二人心中彼此早已有之,就像宝玉和黛玉从未谋过面,但彼此心中早已有之一样。北静王一见贾政,不问别人,单问宝玉,他说:
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
宝玉一听北静王要见他,更是欢喜异常,他早就听说:
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宝玉平生最厌恶“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更是痛恨“峨冠礼服贺吊往来之事”,但只有北静王是个例外。对北静王他不但想见,而且心情迫切,所以一听到北静王要见他,便有些急不可待。(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