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武侠修真 > 风雷幽明水云闲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半山偶遇

第二百八十七章 半山偶遇(2 / 3)

到此游学,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在下杨邃庵,镇江府丹徒人士,也是闲散无事出来游玩。”他作揖还礼,他的声音有些尖细清冷,脸上无须,让人不禁对他的身份有所怀疑,但他不但没有普通太监那种忸怩作态,反而有种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姚先生让几位弟子上前见礼时,杨邃庵对几个弟子都予以了褒奖,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对杜玉清最为器重,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话。

杨邃庵说:“杜五公子说的好,天命不可违,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命运总是相连的。我们只能做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至于我们个人是否成功,是劳而有功还是劳而无功只能交给老天来决定,我们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兴,我们兴;国家亡,即使个人运势再好,又怎能逃得过倾覆之下无完卵的命运?很不幸,眼下国家正处于混乱时期,期待你们这些年轻人将来能够有一番作为啊。”

他的一席话说得几个年轻人热血沸腾。姚先生听他的口气和立意心里突然有所了悟,盛情邀请他一起吃饭,于是众人就在寺庙旁的素菜馆里简单地用了餐,席间姚先生和杨邃庵一见如故,虽然没有推杯换盏,却以茶代酒惺惺相惜。可惜的是他们明天都要离开金陵,于是互相留了地址相约以后会上面拜访。

告别时,杨邃庵特地对杜玉清说:“期待下次能见到杜五公子。”

范斯远有些不服气,刚才杨邃庵对他颇多批评,指责他性情急躁,没有容人之量,这些话对一个人的品行来说是很重的批评了。

姚先生怒其不争,指着他说:”爱之深方能责之切。你呀,没有理解他的苦心,他说你实乃反省他自己呢。“众人一惊,这是何道理?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众人摇头。

”此人应该是杨一清了。他字应宁,镇江府丹徒人。他少年时即被称为‘神童’,十四岁参加乡试,被推荐为翰林秀才;宪宗欣赏他的少年才俊,亲自命内阁选派先生教他,后中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等。今上即位后,元人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应宁于是亲率轻骑昼夜行军,发动奇袭击退了元军的进犯。你说这样的人可是国家栋梁?可惜,就是这样的人现在却不得不赋闲在家了。听说是因为他不肯依附刘瑾而被弹劾,后来还被刘瑾诬陷其冒领边疆费用被逮捕入诏狱。全靠李东阳、王鏊等人极力救护方才脱险保留一命,如今致仕在家中修养。“

哦,原来他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杨一清啊。几个年轻佩服不已,有些后悔刚才没有多和他交流一下。

姚先生谆谆教诲范斯远道:”你和他有类似之处,天生聪颖,少年时既有才名,他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他自己一样,他批评即是批评他年少时的自己,是怒其不争啊。你应该看到杨应宁其人性情已经十分平和,即使这样他还沦落到如此境遇,如果以你现在这样意气用事的风格出仕,觉得自己出于公道之心便勇往直前,身处在他的环境中恐怕早已粉身碎骨了,他是在替你担忧啊。出来为官做事,才气公正固然重要,但作人的方式方法更重要。有些官员遵循文官死谏的信条,觉得自己不怕死,死了还可以青史留名,就一味直言上谏,争强好胜猛打猛冲。殊不知此乃匹夫之勇,于做的事情、形势改变可有助益?甚至可能物极必反起到了相反的付作用。有的时候隐忍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因为更强大。真正成大事者,善于审时度势,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声誉,忍辱负重成就国家和事业,也许他们未必能够青史留名,甚至会被误会

最新小说: 统御龙庭 长生仙族:从龙精虎猛开始 洪荒:我混沌钟,开局撞击鸿钧! 诛仙:我以魔血染青云! 混在大巫中的人族 诛仙:晚年躺平系统,剑开天门 诛仙:大地皇者,轩辕镇世 诛仙:我诛仙剑主,剑开天门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问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