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25彼之得志我之忧完

25彼之得志我之忧完(2 / 3)

时曹操对照了这两封书信内容,确认了雒阳城中的明争暗斗之后,就开始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慢慢思索起出兵雒阳的得失来。

钟繇与自己乃是同州之人,加上同朝为官,彼此都有一段情谊在的,而丁冲则是自己的乡党,与自己的关系更为亲近,两人说出的情况大致不会有错,其中丁冲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是丁冲思前想后才提出的策略。

不过,相比起列位朝堂的丁冲,身处关东州郡的曹操,眼光无疑要看得更加深远。

随着朝廷西迁东狩,天子颠沛流离的发生,汉室已衰,这已是天下人都默认的事实,而且有实力、有野心的割据势力,都已经按捺不住内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已经身故的刘焉,眼下淮南的袁术,传闻都显露出了不同寻常臣子的举动。

这个时候,希望再像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讨董一样,组织起一支联军赶赴雒阳,去救天子、逐恶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过,若是雒阳城中的明争暗斗真如钟繇、丁冲两人所说的那么激烈,那么自己的机会也就来了,趁机出兵赶赴雒阳,将天子或抢或迎,带回自己的领地,那对于接下来自己战略的实施,也有极大的帮助。

与阎行一样,身处天下之中的曹操也需要“正名”。

他虽是官宦之家,但却没有袁绍四世三公这等清名,而是背负有阉竖之后的包袱,实力不如其他割据势力,名望也不如其他割据势力,谈何与天下群雄逐鹿于中原。

但若能够得到天子,情况大大就不一样了。

当年关东联军讨董,曹操与袁绍两个建功立业欲望强烈的壮年,曾经谈过,若是讨董之事无功,二人将何去何从。

当时的袁绍是联军盟主,意气风发,他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一早定下的却还未完善的战略——南据大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相比之下,新败徐荣之手不久的曹操则显得寒碜,只能够说出了“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有不可”的话语。

这话听起来恢弘大气,却空洞无物,袁绍的战略目标明确,就确定在河北大地上。而曹操“智力”何在,“道”何在,如何“不可”,甚至连立足之地都说不清楚,根本没有任何事实可以支撑。

只能说曹操在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袁绍面前,不甘人后,聊以**罢了。

后来回到了兖州之后,同为好友的鲍信才给说出了他们眼下可行的战略,即“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

彼时冀州已经被袁绍从韩馥手中暗夺过去,曹操、鲍信也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和名望去与袁绍相争,还需要借助的袁绍的名望,立足兖州,着眼于大河之南的地盘,伺机而动。

事实证明,鲍信的战略是对的,曹操也是这么去做的。

利用黑山于毒入侵的机会,曹操得到了东郡这一立足之地;利用青州黄巾入侵的机会,曹操得到了兖州这一州之地;利用郭贡败亡的机会,曹操又开始占据豫州郡县。

眼下若是真有这个机会,曹操定然是要抓住时机,前往雒阳迎接天子的。

只是,河东的阎行,可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他也是一步步踩着卫固、范先、张杨、张济、郭汜等人的尸骨崛起的,与才能平庸的王肱、刘岱,喜好趁火打劫的郭贡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人物。

从雒阳迎走天子,还需慎重行事啊!

想到这里,早已将守汝南人选抛诸脑后的曹操一下子就从思绪之中挣脱出来,他抬眼看向看完文书、侍立在一旁等候的郭嘉,心中一动,开口问道:

“奉孝,你可愿为我出使雒阳一趟

最新小说: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五代风华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状元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神话版三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