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适。您和张爷都是最讲究正气的干部,这也是咱双港人敬重你们的原因。”屈广全理解张长顺的想法。
“爸,那你也不能不帮广全哥啊!”张倩不乐意了,小嘴撅起来。
“小全,你是怎么想的?”张长顺意味深长看着屈广全。
屈广全想了想,“功夫乳油卖多卖少都无所谓,我主要觉得应该扭转是咱双港人种地靠老经验,老办法的思想,说实话,通过这个事让我看到咱双港的农民不是合格的农民,缺少职业农民的意识。”
“职业农民,呵呵,小全,哪个不是以农民为职业?”张长顺听得有趣,忍不住笑了。
“额,职业农民就是——我举个例子吧,比如,每块地不一样,最起码应该知道适合种什么,退一步说就是种同一种庄稼,施肥打药也应该不一样。再比如熟悉市场行情,明明大家今年都去种大白菜了,大白菜有可能烂市了,还是随大流,结果辛辛苦苦种出来,却因为行情太烂,种不够种子钱,烂在了地里!要做职业农民,就应该不仅会种地,而且知道怎么样让土地达到最大效益!”
前一世观察中美农业市场化的差异,屈广全深切体会到双港农民市场意识太差。
“你这一说,那得是大学生才适合当农民了!”张长顺笑了,“你说,咱双港人哪一个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这个要求是高了点,但是,如果不以这个标准要求,那就不能够算是职业农民,最多算个职业劳动力。而且像现在这种粗放式的农业,一家几亩地种下去,靠土地致富是不可能的,勉强能有个温饱就顶天了。”后世三十年农民工进城,其实就是种地过不上小康生活。
“有些道理。”张长顺沉吟了一下,“小全,你说的很有道理。像现在,就是把所有的力气都用上,像咱双港,能从地里刨食发财确实是不行。”
“我觉得张叔可以通过这个事,让咱们双港人意识到,必须改变观念,走新型农业之路,才能够让双港富起来。”屈广全不介意把后世经验借过来几条,更早引领双港致富。
“新型农业。又是个新词!”
“我觉得最关键是瞄准市场,什么最赚钱就搞什么。开发那些高营养值、高消费值或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可谓是另辟蹊径。不种植常规作物,不养殖常现家畜禽。”屈广全顿了一下,接着说,“张叔,我只是举几个例子,合适与否姑且一说吧。”
“比如吧,咱们可以搞观光农业,和旅游公司合作,种植那些适合旅游的作物,比如种桃子,桃花开的时候,可以办桃花节,桃子成熟可以办采摘节。”
“再比如,这几年美国人比较崇尚粗纤维食品,如果有条件可以直接和美国的公司合作,我就知道淮海省的丰P县种植的牛蒡,就直接出口。我们气候条件很近似,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一下。”
“咱们现在温室大棚也有搞的,但还是粗放式,太零散,没有和外面的市场接轨,可以派人考察一下,哪些是经济效益高的,这个大棚可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以后,自然会形成市场,外地客商到咱这里能大批采购,有了客户来源这样利润就可以得到保障。”
屈广全一口气说了很多,张长顺越听越感兴趣,时不时插嘴询问,不停点头。
屈广全虽然有点纸上谈兵,但是张长顺越看屈广全越有看不懂的感觉,这不是17岁的没出校门的高中生能够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