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现在,这供需矛盾就出现并且被迅速放大了。
当然像医保覆盖人群不足,卫生资源不足,看病价格增长太快等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各种医疗矛盾的出现。
不过作为业内人士,徐毅还是得说——单就同等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国内卫生保障事业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只要在后继的发展中,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提高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就医难度。那么当下的问题,在发展中也许就一点点地解决了。
当然,不要总弄类似规培这些幺蛾子就好了,毕竟长远来看似乎是打通了从学院到临床的最后一段关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规培的影响远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本来学医就难,即便是本科也比别的行业多出一年,这再加上三年规培,加起来足足八年,省里几家规培基地的补贴已经出来了,就算最高的二院,也不超过一千块一个月。
这点钱,只怕医院雇清洁工的工资都比这个高,说来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吸血。
外加着医患关系紧张,只怕肯学医,就算学医肯当医生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了。
人家读一个大学,换成医科院校,八年读个本科,这样的成本已经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就业了,工资收入比别的行业高也还算了,可实际上医疗行业收入并不算高。
这样看,有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什么的,就不奇怪了。
可以说,规培的出台,必将对整个医疗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公立医疗单位人员的薪资待遇从来都是财政部门定的,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只算工资这一块的话,差别不算太大。
真正造成收入差别的,主要在绩效奖金这一块。
如果绩效达到财政部门的指标,那么做再多的工作,也不允许发放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所有的医院,就连绩效这一块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绩效跟科室收入等密切相关。
除了地区差异以外,从三级到一级医院,同样学历、同样工种并且有同样工龄的医生,薪资收入水平却是递减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三级医院业务量更大这么简单的问题。
公立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是财政部门制定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医院等级进行调整。
同样的检查和治疗,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收费标准也是前者远高于后者。干一样多的活儿,三级医院可能这绩效就超过上限,而二级医院绩效就会差了一大截。
再加上三级医院的病员量更多,自然是拿得到上限,可是下面的医院,很多科室就面临着病员不足,自然也就拿不到那么多的绩效。
所以只要是从业者,除非工作以外的原因,没多少人会主动从大医院往小医院跑。
那些大型的三甲医院也从来用不到担心招不到人,毕竟除了儿科等少数科室以外,他们大部分科室的绩效收入远远高于财政部门的指标,奖金发放完全没问题。
即便是儿科,大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也绝对比小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高。
在全面规培的前提下,很多三级医院都有规培基地,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于招聘自然不急,哪怕同样是有招聘的需求,也同样可以靠着社会招聘,人才引进来解决。
可是下面的一二级医院,原本招聘可能就不容易,现在又一下子強直性地搞三年规培,只怕这几年的招聘就更有难度了。
事实上,一个人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