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态吧?
就像以前徐毅看到卖蚕丝被的广告,大肆宣扬选料精良,都是使用双宫茧……
隐含的意思:人家的蚕茧都是只有一只蚕结成的茧,我们这蚕丝被的蚕茧都是用两只蚕做成的,这蚕丝被自然更加保暖……
看得徐毅就是一乐。
虽说村里以前养的柞蚕,不过徐毅还是听说过双宫茧这种东西。
桑蚕在结茧的时候,会有极少的情况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蚕结成一个比两个蚕茧小,比一个蚕茧大的蚕茧,就叫双宫茧。
因为不是由一个蚕做出来的蚕茧,所以这蚕茧的蚕丝纠结在一起,缫丝时候很难把它们分开。所以缫丝厂在缫丝之前的选料阶段都会把双宫茧挑选出来,避免影响生丝质量。
说起来这货单从缫丝角度而言,根本就是个废品,怎么到了商家的嘴里,这货怎么就成了更高级的一种东西呢?
再怎么样,这东西的蚕丝也同样也是丝胶和丝素构成的,完全就是绕在一起的普通蚕丝。
说来,能拿来做成蚕丝被的蚕茧,都是缫丝厂淘汰下来的废品,如果不是双宫茧就是太小、太大,甚或发霉、生虫的蚕茧。要不然这蚕丝织成绸缎,怎么也比当成棉花按斤卖这效益要好得多吧?
徐毅其实想的是,饺子馆可能需要大量的大蒜。
如果采用这样的种植办法能够稳定地获得独头蒜的话,那以后自己的饺子馆完全可以只用独头蒜当作调料。
自己吃过蒜苗,自然能够猜想得到这蒜的味道如何。
想必如果人家吃着蘸料的味道好,看到厨房里面的独头蒜,也只会想到这是独头蒜特殊的味道,不会联想到别的地方。
自己这使用空间里的蔬菜做的饺子,自然需要走精品路线,想必这天然绿色无污染,精工细作选料精良这些概念自然是要大行其道了。
这也很容易给看到的人一个暗示:自己这饺子馆连蘸料都选的独头蒜,别的材料能更差吗?
自然这卖点并不稀奇,不过任何的质变总是靠着一点点的量变累积而成的,如果这样的发现多了,剩下的就让顾客自己去脑补吧。
而且独头蒜剥蒜时候能省不少事儿,也能快上许多。
当然,大批量生产独头蒜肯定会导致大蒜总产量降低,而且还得多种一次,增加了不少工序和工作量。
只是这紫皮蒜原本就不以个头见长,自己这独头蒜其实已经不比之前自己买的蒜头差多少了。
更何况自己这么大一片地,种上几亩地的独头蒜也不算是浪费。
至于多费一道工序,这倒是不成问题,那种小蒜如果找个能播种花生的小播种机,想必也完全适合播种这个。
一棵蒜上面能长出十几个小蒜来,这就算是种上十亩地,那留种的大蒜自己最多也就是种上一亩地都用不光了。
算来最后也没额外费了多少事儿,相比而言,这种植独头蒜反倒是更加省事儿的一种做法呢。
当然,这十几头独头蒜徐毅准备再栽下去看看,就是不知道这再长出来的是独头蒜还是分瓣的,甚至这蒜头是大是小也得到时候再说了。
徐毅拿着铁锹,又走到生姜地边上,把所有的生姜都给挖了出来。
跟之前相比,这生姜不管是块头还是颜色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徐毅猜测这也是这品种的生姜生长的极限了吧。
徐毅在离姜块一寸多高的地方,把上面的杆子都给切掉,再把生姜全都给收了起来,弄了差不多半袋子的生姜。
再看那些用种子种植的生姜现在也长得差不多了,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