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只有她的孙儿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孙儿马上要走,就像要了她的命一样嚎哭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她知道自己孙儿的性格,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要进行到底。可她那颗护犊的心,是如此的强烈和不甘。她不明白孙儿为什么一定要去读书,她只知道没有了孙儿在身边,她的天就塌了。想到自己的苦命奶奶,父亲的心如同被别人狠狠地揪了一把,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金榜题名,给自己正名!为奶奶争光!
曾祖母自始至终没有答应父亲去学校读书,后来见实在是拗不过孙儿,曾祖母就只答应他去这一次,可是既然是去读书答应去这一次怎么可能呢?于是每一次去学校就成了祖孙最揪心的时候,每一次相同的分别场景都会重复一次。
更悲催的是每一次父亲去学校曾祖母除了勉强答应他这一次以外,可怕的是她由于不忍心孙儿的突然离去,硬要跑到曾祖父的坟茔上去嚎哭,她恨她的丈夫抛下自己和孙儿自私地走了,她拼命的捶打着自己,嘴里伤心的哭诉道:“你怎么不把我一起带走啊,让我留在世上活受罪!”?想到相依为命的孙儿现在又要出去读书,以后家里就只剩她一个人了,她犹如万箭穿心,只觉得两眼一黑,心情一激动就昏死过去了:整个人浑身僵硬,牙齿咬得紧紧的,双目紧闭。跟死人一样,只是还有心跳。这是父亲最害怕最头疼的事,就怕自己奶奶万一醒不来怎么办啊,那自己就成罪人了。所谓“我不杀伯仁,佰仁却因我而死”孙儿此时多么害怕失去奶奶这唯一的亲人啊!这些事的打击不但没有击退父亲,反而越发坚定了他读书的意志,书还是要继续读下去,奶奶也不能丢,两者都要抓到手啊。在这里,我们确实看到了父亲那种坚韧不屈的个性,深谋远虑,此时,如果他一心软,顺应了他的奶奶,那他以后的命运就从此改写了。
每一次在这生死的危急关头,父亲的三姨就会过来和父亲一块儿把曾祖母抬回家来,在前头楼的屋子里平放在床上,给她喂姜开水,一勺、一勺、又一勺。辛辣的姜味充满了整个屋子,热气氤氲。父亲紧张地看着曾祖母,焦躁不安。他时而端起姜汤来照着三姨的样子喂起来,时而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也怪,姜开水一喂下去,很快曾祖母就会醒来了。朦胧中她望着孙儿那惊恐无助的眼神,她又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但每次看到孙儿离开家的那一刻,她又忍不住撕心裂肺,忍不住到丈夫的坟头哭诉自己的悲哀、无助和绝望。昏暗的灯光下,孙儿紧紧的抱着奶奶,热切地盯住奶奶那张慈祥的面孔,他愁肠百结,生怕奶奶一觉睡过去不醒来啊。父亲就是在这惨淡的环境下进行着他的学业的。是问?有几个孙儿可以承受,有几个男人可以做到。
这边曾祖母行影单只,那边奶奶又孤儿寡母。父亲锥心泣血,为了方便照顾,他已然做了个决定:接回自己妈妈和弟弟与他和奶奶一同生活!成为永不分离的一家人。有妈妈在家,他再也不担心家里的奶奶没人照顾了,他终于可以安心的读书了,每次回家来,父亲刚走到朝门口,奶奶就迎了出来,看到自己的儿子终于有出息了,她笑逐颜开,是啊,母以子贵,她怎能不开心呢?每次离别,还是在朝门口,奶奶和曾祖母总要千听万嘱,望着儿子、孙儿远去的背影她们久久不愿离去。
父亲终于可以安心地学习了,可是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当头风。当地的土豪劣绅又一次在我家找岔。手段之卑鄙!缺德!无耻!人蛇共愤。那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一天深夜,月黑风高。刚下过小雨的路面还比较泥泞,一脚踩下去地面上就留下一个脚印。我家养的肥猪快出栏了,这得吃多少粮食啊,这得付出多大的劳力啊,“千瓢猪食,万瓢糠”是奶奶穿着三寸小脚鞋忙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换来的,手上也结了一层死茧。家里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