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硕果累累,我就谢天谢地了。”
林辉看着这位比他大两岁的年轻人,虽说他已经成家,也有了一个孩子,但是他的思想,依旧是老一辈人的思想。
“好吧,我们不说大的,就说小一点的,阿田哥,你想不想等你的儿子长大之后,就在附近上学?”
“那当然想。”
“我想不止是你一个人想,村里面的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想让孩子们就近上学,自己的亲人生病的时候,希望医院越近越好,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条件,你们想过,要怎么做吗?”林辉一步一步的引导,他要的,就是要改变村民的顽固的想法,不肯改变的想法,只有思想走出去,脚步才能跟着走出去。
这一段话,很多村民都纷纷点头。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像你一样,考上大学,然后到城市去发展,等他发展好了把我也接过去过好日子。”
阿田的这一番话,让得很多村民都笑了起来,但是笑了之后,他们不禁反省,真的要离开故土,心里面还是难以接受。
乡村里面的大部分人还是有安土重迁情结,而且这种情结根深蒂固,而老人们,更是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想法。
“其他人呢,大叔,大姨,你们的想法呢?”林辉继续问道。
林辉家的大叔,二叔坐在了一起,要是有这些亲戚的支持,那便是有了一个保障。
“我们也只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想他老爹一样,继续在这个小山村上干农活。”
“等我姑娘长大点,林辉你记得带着她去外面打工,赚点钱回家过年也好。”
“我也把希望寄托在我儿子身上了,希望他能够走出去,就算是在外面吃土也好,总比在家里强。”
随着林辉这么问,一些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听到这些话,林辉叹息了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思想啊,都被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为什么就不能够在这一代努力呢。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村也可以像其他外面那些发达城市一样呢?”林辉继续说道,一步一步的引入山村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让村民慢慢的接受发展的思想。
林辉的问题,让得在场的人开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