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虔诚地说道:“将军面前,步度根即使是有一百张嘴,都无以表达我此刻的感激之情;
即使是把草原上最美好的语言集中在一起,在将军的仁德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将军对我部族的深情厚义,对我等的几番活命之恩,只有那天上的萨满大神才可媲美。
大恩不敢言谢。今日步度根只有一句话,欢迎您,天上的战神!”
马腾哈哈一笑,走上前去,对步度根也施了一礼,又扶起地上的老者,对步度根说:
“步度根大人言重了!我们是在战场上结下的友谊,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的。
我今日此来,是为了兑现一个多月前许下的承诺,路上又顺便给你捡来了一个小礼物。”
于是,两人复又上马,向步度根的大营走去。
到了大营,步度根自安排人与钱丰接洽,分析粮草诸物;又安排专人,将八千鲜卑俘虏予以妥善安置。
马腾亦吩咐刘天保等人,在步度根大营外安营扎寨。
诸事已毕,马腾来到步度根大帐,喝茶叙事。
马腾问道:“步度根大人回来后,诸事可都顺利?”
步度根言:“托将军的福,还算是妥当。”
马腾很好奇,这南北匈奴两个部落和鲜卑一个部落,平素不在一起,步度根是怎么把他们捏合在一块的?难道他们不会有冲突吗?
于是向步度根提出了这个闷在心中好久的问题。
步度根哈哈一笑,说道:“这个事最好办不过了。不靠别的,就靠女人。”
“女人?”马腾非常疑惑,“怎么个靠法?”
步度根开始给马腾详细解释。
草原之上杀伐不断,死的绝大多数都是男人。他们剩下的孤儿寡母怎么办?我们这里可没有守寡这一说。
草原上有一句谚语,骏马死了,背皮是纪念;长兄去世,嫂子是纪念。
这就是所谓“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你们汉人将它称之为“收继婚”。它是匈奴乃至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一种重要而又普遍的婚姻形式。
女子嫁入本氏族,就意味着她已是本氏族的成员,而两性间的婚姻关系,则是对女子的约束力量。
在男子死亡后,为了继续保持对女子的约束与占有,使其不脱离本氏族,就由死者氏族的成员或亲属来娶她,将其限制在本氏族或家族内。
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劳力外流,促进人口繁衍,还可使征战士兵无后顾之忧。
但是这次出征死的人太多,况且我又想把这三族揉搓在一起,怎么办?
于是我就让匈奴男子收继鲜卑女子,让鲜卑男子收继匈奴女子,通过这种相互通婚,就把他们牢牢地捏在一起,你想分都分不开!
马腾恍然大悟。看似很复杂的事,往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可靠的办法。
师父常说大道至简,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又问:“这些鲜卑俘虏你打算怎么办?也收继婚吗?”
步度根摇摇头,说:“他们不行。一是前面我已把孤寡的女人都收继完了。再者他们现在刚刚来到,心还不稳,不能给他们过多自由。
我把他们分到各个部落,先让他们当上一年的奴隶,做些杂役。
那些可靠的,就让他们收婚,成为我的披甲武士。反正他们这一被俘,家里的女人已被别人收了,也回不去了,只有老老实实地在这儿待着。
草原上这种事很普遍,大多听天由命。也有跑的。我再下一道令,若是谁家的俘虏跑了,我就杖责主家二十大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