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以官爵相抵,逼得肃宗不得不下诏赦免了先生您。”
“原来如此,郭兄此恩怕是李某今生难报!”李白得知真相后捻须兴叹,今生能幸会郭子仪肝胆相照也算是无憾此生。
“先生此言差矣,家父虽救先生一命。可是先生可是救了整个郭家。”郭曜不敢苟同李白的无以为报,出言反驳。
“此话又怎讲?”
“若非当年先生出手相救,家父怕是早已命陨。自然也不会有郭家的今天,而我也不会坐在这与先生谈笑不是?”郭曜言之有理得毫不夸张。确实若非当年李白忿忿不平的拔刀相助,怕是这世上就没有郭子仪这子孙满堂的宗嗣鼎盛。
李白未语只是嫣然一笑,心中兴叹这施善恩而善因种,报善因而善果结的因果报应。
也对郭子仪滴水之恩的涌泉相报心生敬佩,毕竟不是每个人受恩得惠都会铭记于心旦求相报。
“先生,这几日您舟车劳顿肯定累坏了,我已命人准备筵席为您接风洗尘。这餐宴还需些时候,先生不如先回房休息片刻,等好了我差人去叫先生。”见李白风尘仆仆似有些疲劳累乏故未多聊,起身恭请他回客房休憩。
“是有些疲乏,那就有劳贤侄了。”李白随后起身拱手辞行,跟着领路的家仆去了客房稍作休息。
晚宴上,郭曜携妻妾、弟妹等家眷与李白围坐而席欢聚一堂,满桌的八珍玉食、三牲五鼎。饮琼浆玉液赏载歌载舞。
突然,一名家仆禀报说府外兵马十几是朝廷派来宣诏敕旨的官将。闻言郭曜急令乐停舞止、席散眷避,再向李白聊表歉意后亲自出门恭迎。
“大人,有失远迎,失礼!失礼!”郭曜携家眷数名与李白至府外迎接。一名宦官携敕旨下马,两个踱步向前站在李白前摊旨宣读:“门下,经礼部风水为鉴,选武将山南麓为止,兴修皇陵,遣李翰林是命,精兵悍将千余为伍干事,墓修成,兵不散,围村群居,近陵而守,世世代代。”
闻毕李白接旨受命。宦官宣读完敕旨不待片刻,上马辞行急赶回灵武。一行人扬尘而去消失在街道尽头。
一番目送后郭曜与李白回到府中于客堂前座叙。
“贤侄,叔伯想请你帮我个忙。”
“先生请讲,但说无妨。”
“能否差人去邺城捎个信给张旭——张长史,就说李白让他即刻赶往礼泉县武将山刻不容缓。”李白刚赦免就被受命修建皇陵,先前听闻这建陵已在兴修,何故再下道敕旨委命于己前去?怕是中间必有蹊跷,保险起见还是邀上好友张旭一同前往。
“先生放心,我明天一早便差人前去。”郭曜爽快答应。
“谢过!”
“先生无须客气,对了。时候不早先生请早早歇息,明日我会为先生准备好一些干粮马匹和随从将士陪同您一起。”
“那就有劳贤侄费心了。”
翌日,天还未亮,郭府前一辆马车,一辆货车,随从家眷将士十几名已整装待发,一番寒暄辞行李白坐上马车领着一行人朝着武将山出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