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这个孩子自个跑到北大校园,他听人说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学府,只要能千里迢迢地找到,他就能上学——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傻?”
我揪心地说道,后来怎么样了?
王助理说,我有大清早散步的习惯,这孩子围着学校转悠了好几天,很多人还以为他是个疯子。我挺奇怪的,就问他从哪里来,到这里是不是找人?他说我从青海吐蕃县走了半年才到这里,他们很多人却不让我在这里上学,我也没回去的路费,饿了好几天了。我养父临死的时候告诉我了,只要能到这里,告诉你们我是个孤儿,你们一定会收下我读书的!我教书几十年了,头一回碰到如此执着的孩子,我动了恻隐之心,再不管这个孩子,读不读书另说,他有可能活活饿死!于是我找到了校长,校长深明大义打破了建校百年的规矩,破例接受了他在北大读书的资格。
大牛说,所以小李跟你学习考古,这么说你也算是他的养父,你真是一个好人!
大家深受感动,没想到小李和王助理之间还有如此一段渊源,他们的故事情真意切,我对王助理刮目相看,心想教授的觉悟就是高人一筹,这俩人脾气相投,倒真像一对亲生父子。
我说,小李天生携带阴阳篆刻“日月”,我想,会不会是老天爷别有用意呢?因为日月是希望,也是生命的真谛。相传老天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比如聋哑人,虽然上帝不让他们发出声音,但会送给他们一种出类拔萃的聪明,小李会不会也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呢?或许他与众不同呢?
王助理意味深长地说,我带小李来寻找文成公主之墓,固然想让他历练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很有可能是消失姑师族的代表,《吐蕃县志》有段描述,姑师族有东山人家,生有异子,云雷电闪有异象,群族皆耻之,视为不祥而弃之深山,数年再无东山之名,传隐也。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解,难道小李就是姑师人那个东山之子?
王助理说,小李天生异相,必有神能而天妒之。我想他很可能就是消失部落的东山之子。
田七若有所思地翻开《文成公主祭祀图》,欣喜指着画面说道,祭祀台下有两人抬着一个牛头,对着我们那个人胸部恰好写着“日”,背对着我们的那个人,后背却写着“月”,无独有偶,小李也有这样的标识,他们都是祭祀文成公主的姑师人。
小李身上的篆书阴阳刻字是姑师人的标记,这点是不会错的。照这么说,他很有可能是古老姑师人的后裔,今天的姑师人不再是吐蕃时期的姑师人,所以传承祖先血统的小李被同族视为异类而遭到抛弃也不一定。但我想,若想打开公主墓葬,没有嫡系姑师人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一点在《文成公主祭祀图》里已有所体现了。
倒塌的石壁碎石弄得满地狼藉,我们简单清理了一部分。里面是一间二十平方大小的四方石室,左右的石壁被砍凿的痕迹尤为明显,但略显粗糙。中央地面立着一具未完工的佛像,模样初具形态,残肢断臂堆放一堆,跟前放着一些杂乱无章的凿石工具,一张方形佛像图纸被几块碎石有规律的压着边角,但纸质已经发黄溃烂,但图像尚可大概辨认出来。
我们打着手电细细搜索。最里端的墙壁上露出三个圆形石洞,呈一个正三角形排列,深度仅半米,里面都盘坐着一尊黑色佛像,所披袈裟褴褛不堪,唯有悬挂脖子的佛珠保持原样,疑所攒珠子的丝线经过特殊处理,所以才能不断裂。
田七照着洞顶查看,有所发现,上面悬挂着九个足球大小的铜球,每个铜球都被安装壁顶的一根铜柱牢牢固定。铜球与铜球之间用一根黑色的锁链串联,显得异常牢固。铜球把一面椭圆形的大铜镜围在中央,镜面贴着壁顶向下倾斜了三十度,角度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