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成功,岂非苍天无眼!”王嘉良的一席话浓缩了两代棋手的酸甜苦辣。
胜利,永远属于那些执著追求,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们!胜利,永远又是那样令人激动,鼓舞着人们继续奋进,去争取新的胜利!
1991年的中秋时节,又一个喜讯传到了松花江畔。这年9月8日至巧日在春城昆明举行的第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来自四大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40名男、女高手参加了角逐。经过9轮激烈争夺,中国赵国荣以6胜3和的不败战绩力拔头筹。至此,赵国荣已是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三冠”头衔于一身。当时获此殊荣者只有赵国荣和吕钦两人。
获取世界冠军后,当一双双祝贺的手向赵国荣伸来时,他憨厚地笑笑说:“拿世界冠军要比拿全国冠军容易得多。”
象棋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历来不乏诸多的强手名将,全国比赛中要想扫平群雄而夺魁委实不容易。而世锦赛中国队出阵的也不过两位高手,其余都是外籍棋手,总的棋艺水平要比全国赛差得多,相比较而言夺取冠军要容易一些。但是,根据中国象棋协会的有关规定,必须是临界的全国冠、亚军才有资格参加世锦赛,这又说明了夺取世界冠军的不易之处。在以后的岁月里,赵国荣一直保持了这种强劲的势头,他又先后于l992年全国个人赛和1995年全国个人赛两次登顶,共三次夺取全国冠军,奠定了他在中国棋坛上的位置。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棋坛有对欢喜冤家——北人王嘉良与南人杨官璘,针锋相对而成南北对峙。棋盘外,两人同样互不服气。时光流转,如今两人各有一名弟子对峙南北棋坛——师承杨官璘的吕钦,王嘉良的弟子赵国荣。虽在棋盘上互不相让,私底下两人却称兄道弟。某次出征世界大赛前,赵国荣为吕钦壮胆助威,酒到酣时,拍着胸脯道:“不怕,吕钦拿不到世界冠军我帮他拿!”每次抵粤,吕钦必设宴款待,即使有事,也会找朋友替他和赵国荣喝上两杯。对此,赵国荣会心一笑,自言“棋如其人”。在他眼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北棋风迥异,南细腻,北攻杀,棋如其人,棋手性格亦迥异。自上世纪末,南北差距渐小,棋手间也更亲近。“作为棋手,本来就不应该有南北隔阂,门户之见,古语有云,行棋如水。该杀,杀;该守,守。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到了我们这一代,像我和吕钦,在棋的追求上肯定是一致的,在场下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也谈得来。”下棋就不应该考虑对方是谁,是好东西就应该借鉴。“以前说东北人实在,现在我看广东人也很实在嘛”!赵国荣是黑龙江棋院院长兼总教练,杂务缠身,但此类俗事似乎对其并没有太大影响,去年底更是时隔13年后第四度登顶全国个人赛。长盛不衰,赵国荣认为是“欲望”在帮忙,如今虽然研究、摆棋的时间少了,但抽空总会琢磨琢磨,躺在床上睡不着觉,也会想想棋谱,更重要的是拿冠军的欲望没有减退。“其实只要有实力,欲望不减退的话,什么奇迹都会创造。精力也许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我想还是什么比赛(冠军)都拿过了,欲望减退了”,他还认为:“看别人下要懂得筛选,知道好坏,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自己再进行创新。”
赵国荣为人厚道敬业,虽为全国冠军、棋院院长,但提携新人从来都不遗余力,与同行对弈,不论何种状况,总是耐心复盘研讨。
某次象甲联赛,身为黑龙江队主帅的他在己方以0比3落后于北京队时登场,虽然胜负大局已定,但他还是下得一丝不苟,局面落后仍发力逆转,赛后还与对手认真复盘,讨论得失20分钟之久。时隔一年再遇同一对手,赵国荣却被翻盘;虽说己方以0比4全军覆没,赵国荣心情沮丧,但仍然平和地和对手再次复盘。观者皆赞,赵大师真有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