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像对待所有新颖奇怪的事物一样,普遍的看法是,被甩在后面的风险远比保守观望的好处要大得多,但同样也要可怕得多。”
就人工智能的质量和社会接受度而言,仅在2017年就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沙特阿拉伯提供机器人“公民身份”,越来越多的人和权力机构正在允许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但这条路通向何方?
即便预测来预测去,依然没有人真正知道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程度,我们仍然没有一个全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许多人将试图阻止革命的发生,也会有一些人将从其机遇中获利。
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称,尽管诸如谷歌的汽车(aymo)和特斯拉的汽车(Roadsters)等某些公共硬件在软件中嵌入了自然的人工智能,以进一步推广这项技术,但真正的人工智能(一个像人类一样聪明的机器人)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尽管可能有人反对这种技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悲观和厄运”的概念。比尔?盖茨曾说过,“艾伦所担心的所谓的控制问题,不是人们应该感到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恐慌。”尽管最近遭遇了挫折,马克?扎克伯格同意这一想法,并希望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资。
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创建的2045研究所正与研究人员和企业合作,共同创造下一场人工智能革命。德米特里说:“我100%坚信,这场革命终将到来。否则,我就不会开始了。2045项目希望到2020年能有一个可以让人类通过大脑控制机器人的“化身”。”
听起来好到令人难以置信?谁知道呢,未来可能就在眼前。
谷歌的“未来预测家”、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eil)提出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奇点”(Singularity)理论,他认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硅基生物(计算机)的智力将超越碳基生物(人),生物进化的平衡将被打破。
当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超越想象地达到新高度,人类对它的担忧也越来越浓烈:人造世界会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制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吗?异常强大的人工智能会不会被坏人操纵而无法控制地作恶?人类会不会被机器人“惯得”越来越没有斗志,无所事事呢?伟大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king)、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也都鲜明地提醒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的种种忧虑,首先就是“机器人替代人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我会失业吗?”实际上,制造业、零售业、运输业等已经开始大量地使用机器人,而翻译官、速记员、设计师、厨师、司机、记者和作曲家……也都已经有了“机器人同行”。
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已经在开发和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富士康的目标是到2020年,其在中国的工厂要实现30%的生产自动化。目前,仅仅在富士康的昆山产区,机器人就已经“抢走”了6万工人的岗位。或许很快,你的iPhone就都是机器人装配的了。甚至有科学家耸人听闻地预测,到2036年,所有的人类产业工人都会被机器所取代。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如果你已经接受了人工智能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可如果“它们”也拥有了情绪和情感,拥有了创造力,甚至有了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呢?
“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担心就像现在去担心火星的人口会不会过多一样,但现在我真的不知道。其实,我觉得很多人还是不太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