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汉见罗天杨这么快就应承下了带李义庭,真是满心欢喜,马上说:“这也得仰仗您罗先生了,义庭以后就交给您了。虽然没有举行正式的拜师、收徒仪式,但罗天杨与李义庭的师徒情份就这样定了下来,而这段佳话,也在武汉棋坛慢慢地流传开来,广为人知。
李义庭在几个前辈高手的提携关怀下,棋艺有了明显进步,这时候,有好心人便提醒罗天扬:“教会徒弟会饿死师傅,你现在把李义庭带出来,小心他将来把你的饭碗给抢了,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罗天杨听了,正色回答道:“我现在最大的心思,就是要为武汉培养出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顶尖高手,其他的事嘛,我想都没想过。如果义庭将来真有大造化,我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会后悔!”这话后来传到李义庭耳朵里,他听了只觉得自己真是三生有幸,遇到了罗先生这样高风亮节的棋艺领路人。除罗天扬外,老一辈棋手周渭滨、杜晓天也对李义庭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
李义庭象棋历程 1953年春,李义庭力挫老一辈名手黄方大,人们不禁赞道:真不愧是“小神童”。就这样,“小神童”李义庭的名声在武汉棋界越传越响了。
广州棋坛高手曾益谦北上武汉,与李义庭战四局,曾益谦让李义庭两先,战绩是李义庭两胜一负一和。曾益谦不禁对李义庭的棋才大为赞赏,他对李东汉说:“义庭在棋上前途无量,但还需要增广见识,得到外面去走走,你千万别耽误了他。”李东汉忙回答说:“是呀,是呀,罗先生也总在说这个道理,他已答应明年带义庭到上海去看看。”。曾预言“此子必将成国手无疑”。
1954年8月,在著名棋手罗天扬的带动指点下,李义庭于上海大新游乐场崭露头角,与杨官璘对弈四局,以二胜二负的成绩与之握手言和,当时的李义庭年仅17岁,所以这个被报界称为爆炸性的新闻使南国棋坛,人人震惊。同年9月,李义庭遂在上海最繁华的闹市中心南京路上的同羽春茶楼摆下象棋擂台,与上海各地名手交锋。李义庭不辱使命,战绩颇佳;他不仅击退了“双枪将”窦国柱等诸多名手的挑战,就连当时上海棋界的顶尖人物何顺安、朱剑秋等亦盖不住他的锋芒。李义庭保住了台主的雄风,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棋坛的地位。
1955年元旦刚过,杨官璘便写信给李义庭,邀请罗天杨、李义庭南下广州,进行穗、汉棋艺交流比赛。这次穗、汉名手赛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李义庭战胜天王卢辉和崭露头角的章剑秋,在第二阶段李义庭先以三胜一负二和击败了陈松顺,后以二负三和不敌杨官璘,通过这次比赛,李义庭认识到,在棋艺的老练绵密上,自己与杨官璘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年冬季,在苏州由罗、李师徒两人对决的两局表演中,结果徒弟以一胜一和赢了师傅。说来这两局棋真是弥足珍贵,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因为这是他们师徒之间一生中唯一的对局!
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象棋赛第四名。
1958年,李义庭不负众望,获第三届全国象棋赛冠军。那年,李义庭20岁。他可以在残局争斗中战胜内功高深的杨官璘,也可以在激烈的对攻中战胜棋风刚猛的王嘉良。至于其他全国各地的“诸侯”们更是都对他招大力沉的棋艺风格有几分忌惮。当时,只要李义庭愿意杀,他能从异常平稳的局面中强行找出杀路,也能无车杀有车,一时间“李氏快刀”成了弈林中的头号利器,任你是铁布衫或十三太保横练,当者无不披靡,放眼棋国,也只有杨官璘数十年功力的金钟罩能与之匹敌。
1959年获全国亚军。
1962年获全国第三名。
1962年,初获全国冠军的胡荣华在全国赛中碰上李义庭,结果在李义庭飘忽不定的剑锋下败北,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