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皇帝,那百姓犹如无头苍蝇,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没有皇帝,中日大战时,农兵不可能那么快动员,也不可能以血肉去和日本人、去和俄国人拼,甚至是开赴法国,我所见的那些兵,也还是觉得是皇帝让他们来的,在为万岁爷打仗。
杨竟成这个人啊,不但会投机,还很会骗人。十几年前他把一帮学生骗到非洲、骗到辽东去了;之后又骗士绅,说要立宪,当时我都以为是真的,有这么一支几百人在东北和俄国血战的队伍,真要支持立宪,那和袁世凯是全然不同的,他是咱们自己的队伍,和士绅们是同气连枝的。其实不是,他玩的是假立宪,要不是慈禧身死、光绪帝复出,以他对付地主的手段,我们这些扶持他的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个人啊,其实和孙汶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既然是这么一个人,不让岷王登基就好理解了。于国家、于人民而言,杨竟成不想这个国家回到帝国的状态,所以他即便吹鼓皇帝的假象,也不愿他登基;于党派,于私利而言,皇帝的登基只会让复兴会失去一党独大的机会,终究有一天,会有党派借着民众对皇帝的效忠,或通过选举、或通过政变,将复兴会赶下去。
不让皇帝登基,就没有了这个可能。因为在杨竟成活的着的时候,他就会改弦更张,不,他现在就已经改弦更张了,皇帝仅仅是对不识字的泥腿子而言的;对读书人,复兴会控制的报纸、学校,早就不把岷王当回事了。料想三十年后,岷王只是一个王,他对复兴会没有什么价值了。”梁启超说到这里又摇头,“不,不是对汉人没有价值了,对蒙古人、对藏人、对回人还是己有价值的。理藩院那步棋极为重要。”
“呵呵……,这是我让人进言的。”杨度毫不谦虚的将这个功劳落在自己名下。“我一直认为,要想统御关外的蒙人、藏人、回人、乃至于满人,靠总理府下属那十二个部是完全无效的。满清之所以能延续两百多年江山,全靠理藩院,一旦理藩院策略失败,那就等于满蒙联盟失败。那满人的统治也宣告失败,没有蒙古人他最终是要退回出关外的。这正如湘军、淮军的崛起,而僧格林沁必死一样,此时的满人再也无法依靠蒙古人。
当下对蒙古人无疑采取的是满人的做法。但不同的是,我们不怎么需要蒙古人给我们打仗,我们仅仅需要他们给我们戍边,还有藏人、回人,都是一个道理。他们是没办法用稽疑院的决议命令他们。这些地方只能借着皇帝的威严,以理藩院为中枢,按照以往的套路去统治。可以说,在蒙古人眼中,稽疑院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但皇帝是他们熟悉的东西。他们很多人不相信稽疑院,却极为相信皇帝。因为只有皇帝才能封其为王,他对下才能有效统治,一旦变成稽疑院封他为王,那简直是个笑话!”
在杨度还在骄傲自己的设定时。梁启超却已经不断摇头了,待他说完他才道:“这是帝国的套路,可问题是,若是有一天,蒙古人、或是藏人,要求稽疑院推翻贵族,要求蒙古也好、西藏也好,也像关内采取民主政治的话,那怎么办?”
“这是各族的内部事务和民族习惯,稽疑院无法参与也不会参与。你看。现在蒙藏回的议员不就转变成了理藩院的官儿,花钱供着罢了,不再具有民选的意味。”杨度道。“其实这些当初选出来的议员,也全是各族的贵族。这根本就不像关内一样是民选。”
“呵呵。是。你们既想要帝国的好处,比如理藩院之类,又想要共和国的好处,比如稽疑院之类,难怪不敢明言这是共和国还是帝国,只能笼统说是大中华国。因为承认帝国。稽疑院就尴尬了,承认共和国,理藩院就难堪了,这种伎俩一看就是你杨皙子的算计。”梁启超道。
“哈哈……”杨度大笑起来,很是得意,道:“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