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后被杨锐否了,毕竟关东银行涉及整个复兴会的钱款运作,不可能和谁合并,当然对盛宣怀的借口是关东银行不属于天字号,天字号只是里面的普通股东而已。大概是对关东银行的具体情况也不甚了解,盛宣怀倒是接受了个说法,后面他给的条件是要天字号和通化铁路的钱款存到通商银行,这条也被没有完全答应,只是许诺可以分一部分钱存到通商银行。当然,事情还没有结束,几经商议之下,最后虞辉祖那边又给了五张十万两的银票,这事情才算是结束。
盛宣怀这边点头,加上早就打点好的东三省总督志锐,已经改名为东省铁路公司的通化铁路,会同吉林那边的士绅一起将修筑铁路的呈文报了上去。奉天是通化铁路的老巢,士绅都因为通化的实业赚了不少银子,而吉林那边,以关东银行为纽带,那些早就想办榨油厂、面粉厂的士绅,全部被铁路公司给网罗了,迫不及待的掏了钱,按了指印入伙,便是新来的吉林巡抚的朱家宝也对此事欢迎的很,他甚至希望铁路公司要是有钱,就修到松原白城,他说的杨锐也想,但是这一是没钱,二是俄国人一定反对,想修还是要等过几年。
呈文在五月中旬递到了东三省总督志锐这边,铁路公司之前已经询问过他的意思了,志锐能在帝党中脱颖而出,自然有一番见识,加上平日里受日本人的气不少,对于此事极为支持。东北这边士绅、官府都点头,那呈文便很快到了邮传部,得了巨多好处的盛宣怀看了呈文却不着急,只把呈文压在邮传部并不上报,弄得东北这边诸人的心都是悬的,等他把呈文递交给内阁的时候,杨锐都已经在敦化待了快一个月了。
中国的任何事情只要一到衙门就没有什么好保密的,再说动员吉林士绅入股的影响也不小,日本人早就听见了,日本驻清公使林权助立马照会外务部,认为此条铁路和南满铁路并行,有损于大日本在东北的权益,要力行制止。外务部总理大臣那桐、会办大臣瞿鸿机并不知道这档子事情,只好事先把照会接下然后再来看个究竟。林权助在大清其实还是一号人物,戊戌时他便是变法的支持者,康梁出逃日本他出力甚多,在照会完外务部之后,他又私下里见了正当红的梁启超,要他全力阻止这条铁路被批复,梁启超当年可是拜他所赐才逃到日本的,当下就应诺一定不让这条铁路通过。
日本人着急的动作,事先知晓此事的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也有反应,东北这块肉目前被日俄平分,但美国人功夫到家,在安东通化这边横插了一道,现在铁路延长到长春,对于美国是极为有利的,虽然石油不能买过去,但是棉布是可以通过这条铁路运到北满,由此避开了日本人的差别运费和‘紧张’车皮,本着为本国企业谋福利的美国驻清公使柔克易在日本照会之后就谴责日本人违背门户开放政策,制定差别性的运费等措施以打压他国商品。
美日相争,俄国的公使璞科第则不动声色,不过在盛宣怀把折子递上去的时候,他也照会了外务部一次,具体说了些什么那就只有那桐和瞿鸿机才知道了。不过以大家对于他的了解,这个远东间谍一定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东西,以至第二天内阁的声音便沉默了,大家都对这件事情避之如虎,再也不敢再朝堂上说什么,而之前打定主意劝说光绪帝不要核准的梁启超也一时没有言语,所有人都在惊恐于第二次日俄战争,如果再打一次日俄之战,那胜负分明的情况下,东北会像现在这般两国都撤军吗?这是所有大臣都不敢妄议的事情。
杨锐把日军增兵一百万和日军进入延吉等地侦察的情报一股脑的给了俄国,俄国的强硬派则拿着这些东西向维特这些和平派施压。驻清公使璞科第出身于财政部,是维特的亲信,被人称作狡猾的国际间谍,他在俄国国内的督促下,不得不把第二次日俄战争拿出来恐吓满清一番,他的说法是:日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