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经济改革。这改革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土地改革,其二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土地是财富的来源,不从土地上改革无助于经济良性发展。当然,按照现实情况看,未来的土改不可能很剧烈,先不说这时代的人口以及土地集中不如后世那么严重,光是复兴会自身的力量就很不足,后世赤色党在建国的时候已经有六百多万党员,其中很多都是经过多年战争磨练的,这样的人拉一个出来就能当一个排用,而复兴会在建国的时候有二十万合格的党员杨锐就要笑了。
除了土地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也是经济改革的重点,什么是经济运行机制,在杨锐看来就是金融(货币)、财政、税务、法律、政府政策五个方面,这其中又以货币和税务最难。要让几千年用惯了银钱的中国人用纸币还是有些困难的,更困难的是中国货币主权早已经被外资银行侵占了,要想夺回来那就得大费周章。不过这些都还是相对简单的,最难的是税务改革,农业税因为要重新丈量土地,换做其他时候是要爆发民乱的,但是如果和土地改革结合起来困难就很小了。至于关税可就更头大了,这中国关税从设立开始就是英国人在控制,后世好像是在1930年左右才关税自主的,这个时间太长了,杨锐可等不及。没有关税的保护,稚嫩的民族工业就是渣渣,根本无法成长。
在政权革命和经济改革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复兴华夏文明,至于这个纯粹形而上的议题,杨锐是毫无构想的,同时这个工作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两千多年的帝制惯性下要想改变中国的文化估计需要一两百年,杨锐猜测自己这代人能做的只是标出方向。
自从去了东北之后,杨锐就不断的把他对于革命的思考通过信件传到沪上,然后经章太炎、蔡元培、钟观光、王季同、虞自勋、徐华峰几人的讨论、修正后再送到万安里的复兴会总部,把这些枯燥的东西重新编辑、完善,作为党内指导文件。同时再以这种精神为主导,创作一些小说、评书、戏曲、歌曲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有道是文以载道。后世好莱坞在电影不断宣扬美国文化一样,通过文艺这样的洗脑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而不是开会。
通过万安里总部,表述腐败的满清是洋人傀儡。全中国知识青年团结起来才能复兴中国的文艺作品已经出了不少。小说短篇不计,长篇的有射雕英雄传和官场现形记两部,当然,射雕的整个故事框架都做了修过,虽然和原著文风上有些差异。但是这本小说是白话文写的,对一般老百姓而言不成问题,并且这还改编成了评书,主要目标是人民大众;戏剧除了改变原有传统戏目之外,又新编了不少西洋话剧和杨锐所说描述的小品,特别是现在复兴军在东北抗俄,战地日记里很多小战斗都可以拿出来编成戏剧的。
在如此多的文艺作品的熏陶下,在东北荒原上残破的复兴军战旗号召下,“参加复兴会,打到东北去”已经成了一种新潮流。全中国的热血青年都往沪上而来,齐齐住到了租界的龙门客栈,客栈一百多间客房住满之后便住在旁边的旅社内。而住在客栈里的青年们,则会在客栈房间里找到一份表格,如果其按照表格填写并寄到指定地点的话,那么通过审查之后就会进入一个学校。
在学校里,在上课的同时他们将会被考察,并按照能力和可靠程度分成两块:不清楚底细却有能力的人一般进入建设体系,基本是留学为主;通过各地的教育会的情报网——这些学生基本都是上过学堂的,通过当地的学堂还是能了解很多事情——可以证实是可靠的人。一般进入革命体系,成为三年期的预备会员,基本是读军校或者入文职;至于那些不去留学却又无法确定其可靠度的,一般会派到国内各地进行革命宣传工作。感觉可靠的再成为预备会员。当然,成为预备会员之前基本都是单线和总部联系,对于复兴会的其他事情一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