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反倒收购了洋行,现在依然在做进出口生意,八面玲珑,德华两届都很支持,所以当了青岛市长。
“你别忙着拍马屁,200多万德国人住在青岛,住在中国的地面上,这总不是个事儿。其中真正对我们有利益的,不过是30万左右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大学教授之类的高级人才,剩下接近200万的普通工人和家属对国家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这些德国人离开?”
市长为难道:“要是驱赶他们的话,怕会引来麻烦。”
杨潮道:“当然不能驱赶了。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麻烦。德国人把他们自己的国家搞成那个球样,我们如果现在赶这些来谋生的德国人离开,对国家形象影响太大。你认为如果德国经济变好,德国人会走吗,会有多少人走?”
市长道:“走是肯定会走,走多少人不好说,不过差不多一半人走是没有问题的。”
“那又有多少人肯定会留下来?”
“大概20万人是绝对不会走的,因为有20万德国人和中国人的组合家庭出现。”
杨潮点点头,这么庞大的德国人和中国人居住在一个城市,哪怕双方泾渭分明,都有各自的社区,但跨国婚姻是不可避免的,爱情的力量可是超越一切的啊,所以青岛就有了将近20万这样的家庭,这就有20万以上的混血后代出现。
“德国人在德语社区中日子过得可是滋润,他们也涌现了大量的人才。对于那些不可能留在中国的德国人,你们就不用客气了,该收重税收重税,只要不赶他们走,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相信也不会引起太大的负面报道。但是对于那些有可能融入中国的德国高级人才,尤其是那些混血二代,他们经过完善的系统教育,又有中德双语的优势,凡是上过大学的,就默认他们是中国人,给他们办理户籍。”
“是是是!”
市长忙答应道,怎么给德国侨民加税,这还不容易,就以他们没有给青岛市政建设做出过贡献,而又要享受青岛的各种基础设施为例,推出一款特别建设费,议会都不会拒绝。
但是让高端人才加入中国国籍这可不容易,那些混血儿还好一些,现在德国国力衰微,中国国力强大,他们的感情更多的在中国一边,可是对那些生长德国,在德国接受教育的高级人才就很难了,这些人的民族认同不可能是中国人。
“还有犹太人,最近青岛的德国人对犹太人观感可不好,报纸上天天骂犹太人。”
市长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杨潮笑道:“德国人的毛病感染到了青岛。这是病,得治。犹太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因为他们确实很贪婪,而且很少从事实业,都是从事商业,商业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要做好却很难,犹太人的商业知识更丰富,所以总能挤占当地人的市场,自然遭人恨。但是我们可不能跟德国人学习一味的排斥他们。而且可以用这张牌压制一下德国人,毕竟犹太人的数量跟德国人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如果他们只是在报纸上骂骂,也就算了。如果一旦动手了,就可以以治安原因,驱逐一大批无所事事,却喜欢闹事的德国年轻人了。”
凡是反犹最厉害的,往往不是成功人士,往往正是那些生活不如意的家伙,这些人都是底层,对青岛的贡献寥寥,驱逐这些人正是杨潮的目的,一旦青岛的德国人跟德国的纳粹站在了一起,杨潮相信还是能够驱赶不少人的。
“对了杨先生,最近有一个德国芭蕾舞团到了青岛,打着您的旗号,说是您邀请她们来的。”
正事说的差不多了,市长赶紧转移话题,他觉得杨潮关注在德国人问题上,会让他很难做,因为这件事实在难办。
杨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