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到潘训手里时机已经成熟了。
各路专家已经将各种利弊分析的清清楚楚,迁都南京的好处太多了,直接将首都搬迁到长江流域,将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同时首都在经济重心位置,更有利于首都所需的各种物资供给,会大大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还有认为南方的人口已经比北方多了很多,搬迁首都到这里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总之一句话,迁都南京好处多多。
背后自然有政治势力的推动,南方人普遍欢迎都城南迁,这意味着南方地位的上升,也意味着几千年北方左右南方的政治态势的终结。
潘训选择迁都,肯定也是出于政治考虑,第一明年就要大选,江南地区是最大的票仓,如果迁都南京,显然原本的江南省,现在的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肯定会支持他,第二由于将载沣赶出了紫禁城,北京城几十万满人后裔对他的印象很差,用直隶省来换江南的支持,这个买卖很划算。
更何况还有更多的南方省份会坚定的支持他,比如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广都是大票仓,迁都也是讨好他们,有长江流域省份的支持,他基本上可以保证连任了。
当然迁都动议是杨潮最初提出的,杨潮的考量就单纯了一些,政治考量上也有,就是稳定南方,南方清末以来一直是中国动乱的源头,代替了西北地区,因此迁都这里是有必要的,但主要还是经济考量。
北京的环境承载力远远支撑不起一个几亿人的首都,后世为了北京的良好运行,修建了南水北调等多少大型工程,就这样还无法解决北京的严重雾霾;环城路修了一环又一环,都比奥运多一环了,还是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选择南京就容易多了,首先南京这座城市跟北京不一样,他不是江苏的经济中心,人口天然不会增长到太恐怖的程度,有周边的苏州、无锡等经济大城相竞争,还有上海这个经济中心分担,南京即便成了首都,也不可能吸引到太多人口。
让北京人民远离雾霾,这就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功绩。
过了年迁都工作开始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
因为潘逊很早就开始运作了,在国会活动并且拨款修建南京总统府等政府设施,两年的准备后,总统府、国会等设施都建造完成,去年也通过了国会批准,今年年初就进行搬迁工作。
趁着老百姓过年,总统府的政府官员,先一步南迁到了南京。
大量的文件,档案,紧急转移。
但是其他部门大都还在北京,比如各种部委,外交机构等等。
但是这些都挡不住潘训进入总统府,还有国会的重新开张。
总统和国会,就意味着国家。
正月初十这一天,南京极为热闹,借了新年的势头,这个迁都在一片喜气洋洋中进行。
数以万计的社会贤达,政治人物,齐聚南京,一时间南京的各大旅馆、酒店一房难求,让南京人提前感受到后世的北京生活。
房价、物价开始狂飙,有经济眼光的人早就买下了大量的固定资产,这次大赚了一笔,物价、房价飙升,也让南京人民体验了首都的气息,但是此时让南京人选,他们宁可忍受这些损失,也愿意当一个首都人,全国所有的城市大概没有会选择否的。
随着南京正式成为首都,一系列发展改造计划也启动了,首先是南京的河港码头扩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进度也要加快,1917年杨潮竞选临时大总统时候承诺修建这座大桥,开始建造到如今已经过去了8年,眼见就要到尾声了,潘训要求这座大桥必须在大选年前建成,显然又能给他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