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矿产的开发,蒙古这条铁路倒是跟着沾了光,修建了完备的复线,而且复线跟西伯利亚铁路标准一致,采用了俄国人的宽轨,轨道宽了,车厢也能跟着加宽,杨潮这列专列可宽敞的很。
走起来也很平稳,后世很多专家都认为宽轨比标准规有优势,可谁让英国人势大呢,他们的铁路就是标准,最初是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实力强大就能让他们家两匹马的屁股,决定世界铁轨的宽度。
而中国不选择英国标准行吗?全世界所有的铁路基本都按照这个标准,自己关起门来发展一套宽轨技术,等于是在跟全世界竞争,杨潮没有这个野心,也没有这个伟大的性质,他打算顺势而为,将来高速铁路技术谁知道哪国先研发出来,是日本还是德国?反正标准轨道的国家研发出来的几率要大得多。
而且中国大多数铁路都是按照标准轨道修建的,因此也就只有要跟俄国铁路接轨的地方,才会保留宽轨,比如东北铁路,在比如蒙古这条复线。
除了宽轨之外,还生产了大量的重型铲雪车,足以保证冬天铁路的畅通,只要不是百年不遇的大雪,秋明油田的石油就不会出现运不出来的情况。
火车很快就进入了西伯利亚地界儿,出了买卖城继续往北走三个小时,就看到了辽阔的贝加尔湖,沿着贝加尔湖往西,最后开到伊尔库茨克,这里是现在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一场大雪不期而遇,当杨潮走下伊尔库茨克的火车站的时候,大雪中的车站有些陌生,走了大半年,这里完全大变样了。
巨额石油和矿产收入的刺激下,俄罗斯政府可是有大把的资金用来装点门面,伊尔库茨克车站进行了返修和扩建,整个车站装修的跟个艺术馆似的,车站大厅铺设着大理石,到处都有画家的油画,巴洛克式的穹顶上,也绘上了华丽的笔画。
这哪里能看出来是一群落魄贵族的统治区?
杨潮不由摇了摇头,抬腿踏上了接他的汽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