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巡抚,而是去了山东。
因为齐柏林和迪塞尔坐船到了青岛,这两人是应杨潮的邀请,来中国跟杨潮合作的。
两人在青岛大受欢迎,毕竟这可是两位享誉世界的名人,就算迪塞尔现在不是很成功,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作为一个发明家,在德国这种崇尚科学的国家,那是很受尊重的,齐柏林就更不用说了,不提他是飞艇的创始人,仅仅是贵族身份,就足以让青岛的那些德国人崇拜了。
杨潮个这二人会面之后,他们提了一个让杨潮很为难的要求,希望把合资工厂放在青岛,原因是他们更能适应有不少德国人侨民居住的青岛。
杨潮本来的打算,是让这两人去东营哪里办厂的,杨潮可有心把那里打造成一个产业基地,权衡再三杨潮答应了两人的要求,这两人想留在青岛,只是出于单纯的心思,而不是有什么其他政治企图,犯不着跟他们较真。
另外就是,青岛的工业基础确实比东营要强的多,又是一个港口城市,方便跟上海等中心城市沟通。至于殖民地问题,杨潮心里早就把青岛看成德国人的遗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一响,以现在的状态,杨潮觉得自己有八成的把握从日本人手里把青岛抢过来。
杨潮同意之后,两人立刻就在青岛开始行动,选择办厂的地点等等。
青岛总督十分支持,给他们划出了一块优良的地块,齐柏林飞艇公司占地一千亩,迪塞尔柴油机占地三百亩,全都在交通便利,仅靠目前居住区的地方,甚至有需要的话,总督表示可以修一条专用铁路,从他们的工厂直通港口码头。
对他们的工厂营建,总督也给与了极大的支持,不惜抽调了修建码头的工程师约翰·斯提克弗茨等几个技术人员,专门组成技术团队,帮助齐柏林施工,对迪塞尔稍显冷淡,不过却也积极帮他联络德国技术人员,择期施工。
难道是因为齐柏林是贵族,而迪塞尔只是平民?
杨潮感觉这里面很有问题。
不过不用杨潮自己猜,因为很快齐柏林就找上门来,他是来跟杨潮谈论技术问题的。
在德国签订的协议中,双方各出资一百万美元,但是杨潮会向齐柏林提供最新的技术,然后杨潮占有六成的股份,齐柏林占四成。
齐柏林无法拒绝,因为事实证明,杨潮的飞艇性能,远超他的飞艇,几乎是跨了一代,除了直接引进外,齐柏林自认自己实在是无法短期内提高到如此程度。
如果说杨潮的飞艇完全可以应用于军事,齐柏林的飞艇则还无法进入商业呢。
因此军事用途,才是德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如此支持齐柏林在青岛办厂,正是希望从齐柏林这里,得到杨潮飞艇的技术秘密。
“很简单,材料!我的飞艇和您的飞艇,在结构上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不过我大量使用了一种新材料,让飞艇重量可以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齐柏林不由震惊,飞艇的重量减轻,意味着载重增加,意味着商业价值,但是他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新材料可以降低如此之多,他的飞艇上也是大量采用新材料,比如铝材,可是重量依然很重。
“什么新材料?”
齐柏林不由问道。
杨潮笑道:“目前还无法大规模生产。我积攒了五年时间,也不过才制造了十艘飞艇。不过工业化生产问题,目前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本来我是想邀请您去莱芜的,因为我打算在莱芜兴建一座新式的铝材生产基地。我们研发出来的新式铝材,就是这种新材料!”
铝合金,正是杨潮的秘密武器,杨潮相信以现在的科技手段,就是把材料给德国人,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