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小九一生下来就是皇子,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钱财的概念是很淡薄的。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现在他是大唐的龙头老大,整个大唐都是他的,何况钱财。
放眼整个大唐,李小九称得上是最慷慨的皇帝,他是给皇子、亲王、大臣们的赏赐是最多的,动不动就赏赐成车的钱财。
看到安和张大嘴巴,眼珠子一动不动的死盯着自己,一句话也不说。
李小九心想:
此时这小子该叩头谢恩才对啊?
一句话不说啥意思啊,难道是嫌少?
这小子也太贪心了,给这么多钱,外加两套宅子还不满意啊?
脸上一沉,稍显不悦。
他那知道此时安和心的早飘出体外了,就像那长安城朱雀大街上儿童们放的风筝一样,浮在高高的空中,一颤一颤的,晕晕乎乎,没着没落的。
凉风一吹,实在是舒服极了,要不是下面有根绳系着,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安爱卿,对朕的赏赐可否满意?”
李小九的话就像风筝线一样把他拉了回来,他以为不是在叫他,可看看殿里也只有他们三人,不是叫他还能叫谁。
这李小九都叫上自己爱卿了,还真有点不习惯,不用问下一步是就要封自己的官啊?
安和头磕得如同小鸡刨食一般,连连谢恩:
“小子…….臣谢陛下天恩,臣何德何能,承陛下对臣这般厚赐,臣万死难报陛下之隆恩!
安和心想:
自己是咋了,原来不是一直标榜自己是个淡泊之人吗?
怎么一听到李小九这么多的赏赐就哪么激动,以至于行止言语失态呢?
原来自己内心深处和别人一样对财富有着强烈渴求,原来所谓的淡泊只是想得财富而得不到的一种自我安慰啊!
难怪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入世之前,都是道教徒,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可一旦入世,统统变为儒教徒,热衷于经世之学了。
李小九看安和兴奋得语无伦次的样子,心想,原来这小子不是不满意,而是高兴呆了。
哼,任你有天大的本事,只要你喜欢钱、官帽、女人三样中的一样,朕就会让你甘心做我的奴隶。
“至于官职嘛?你没来长安之前,一直在永城县,朕就封你为永城县开国伯!朕知你通星象之术,就跟李淳风一起在太史局做个承议郎吧!”
安和一听,心想:
开国伯是个什么鬼?
这官名好象有点老,我小小年纪咋就成了开国伯了呢,貌似老大爷的样子?
承议郎又是个什么官职?
安和虽然是大学金融系毕业,但术业有专攻,历史类的书除了《资治通鉴》他没事时,常在手机上翻阅外,别的历史书虽说也看了不少,但大多没深入研究过,象这种专业的官职名称,而且突然由李小九口中说出,他理解不了也在所难免。
唐朝的爵位,分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
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
封爵的主要经济权益是凭爵品获得永业田,数额为:
亲王一百顷,郡王五十顷,国公四十顷,郡公三十五顷,县公二十五顷,县伯十顷,县子八顷,县男五顷。
安和是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