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一路上不断与认识的居民和民兵打招呼,也是他家的地就靠近屯子。要是离得远了就会几家人合到一块,赶着马车去。
两人到了田里,许小妹把羊带去了草地,接着到附近转了一圈,先把看到的粪便都捡到了背篓中,又去看田边栽下的小树长势如何,然后才拿着铲子跟着大哥去弄水渠。
外蒙这地方雨水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 -250毫米,70%集中在六七月。广种薄收是这个地方农业发展的必须。
但也绝对不能忽视水渠的重要性。
许小妹看着地里就要收获的大豆,喜滋滋的。“大哥,下月俺们家要收那么多豆子,就是交了税,还了款,怕也得剩下三四年的口粮。”对于刚刚脱离饥饿的人来说,口粮的限制可不仅仅是小麦大米。
许琦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脸上也全是喜色。大豆眼下可不便宜,库伦成立本身就有一个榨油工厂,而且库伦的粮库本身就高价收购大豆。驻守在蒙古高原上的秦军部队,冬天里一样要面临着缺少蔬菜的局面。除了腌菜、干菜以外,豆制品就是部队日常所需的另一菜品来源。
豆腐、豆浆、腐竹、腐乳、臭豆腐、豆瓣酱、豆豉、水豆腐、干豆腐(百页)、豆芽等等,库伦的大豆能就近销售。其收益比之种春小麦都要来得高。
夏粮、秋粮,这就是蒙古高原的几百万移民,尤其是外蒙地区的移民们至今一年到头最大的收益。
他们的土地虽然是国家给予的,但马匹、口粮、种子、住所、农用器具,等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国家‘贷款’给他们的。对于一无所有的移民们来说,那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不先把这笔帐还完,很少有人会下本钱触及其他产业的。许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身那么优越的养殖条件,一家也仅仅养了二三十只羊。
夏、秋两季作物收获,卖粮还款,看到自己的‘欠账’变少,那就是移民们最高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