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如今算是北疆的内地,治安良好,就算将常备军团全部调走,有守备军团驻守,也不会出问题。可是将大漠的全部驻防军团也调走,那就显得有些冒险了。而且,按照诸葛军师所说的,主公还要调动七万胡族铁骑南下?
“主公,大汉四百年来,从来没有胡族铁骑踏足中原。”张郃担忧的说道,“主公,此事要慎重,要三思而行啊。”
“看到胡族铁骑踏足中原,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郡县官吏,甚至北疆军将士,一时间都很难接受。”关羽也忧心忡忡的说道,“胡人也是一样,他们可能因为仇恨、恐惧、自卑或者其他等等原因,和大汉的百姓,和我们的军队将士发生冲突。征调胡族铁骑南下参战,后果实在堪忧。”
张飞等人各抒其己见,对此事都持反对态度。
为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我们需要铁骑,但主公担心驻防塞外的铁骑南下后,驻防大漠的兵力严重不足,竟然想到用征调大漠胡族铁骑南下参战的办法来达到大漠汉胡兵力的平衡,维持大漠的稳定,这种办法是不对的。
胡人就是胡人,他们不是大汉人。
李翊摇摇头没有说话
大将军府的长史荀彧站了起来,他把朝廷剥夺胡族诸部藩属国地位和胡族诸部向朝廷呈递户籍一事所衍生的诸般政事上的后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影响和将来它对中兴大业的意义做了详细而透彻的解释。
诸将听明白了,但心中对胡族铁骑南下参战一事依旧耿耿于怀。大汉人内部的事,应该由大汉人自己解决,为什么一定要拉上胡人?就算胜了,也胜之不武、胜得不光彩。难道朝廷说胡人入了汉藉都是大汉人了,大汉人就能接受胡人?胡人就能顺从大汉?两者之间延续了几百年的仇恨就能一笔勾销?胡扯蛋嘛。
“这事是天子和朝廷的事。”李翊不愿在此事上过份纠缠,“天子和朝廷的决策都是为了大汉中兴的大业,有些事你们不懂、不明白没关系,你们只要打好仗,诛杀叛逆平定天下就行了。朝廷的事如果你们都能想明白,那还要三公九卿这些大臣干什么?”
诸将笑了起来。也是,自己这帮武人没有治国的本事,只要把仗打好打赢就行了,想许多没用。大将军自己都不在蓟城待,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人了。
“你们不要太担心。”李翊笑道,“胡族铁骑大军集结后,将由我亲自统率南下,不会出什么问题。”
接着他指指太史慈说道:“河内的战什么时候开始打,怎么打,直接关系到中原大战的开局。我回蓟城前,你把河内战策拟好交给我,我带到蓟城去。”
太史慈躬身应命。
接下来,李翊等人详细交待了有关兵力集结、部署、粮草军械的屯积等事,嘱咐诸将务必做好中原大战的前期准备工作。
………………
十一月中旬,李翊在翼州刺史包拯、李靖、高顺等人的陪同下,到达甘陵郡的甘陵城。
甘陵国相许混、河间国相甄尧、渤海郡太守崔州平、平原郡太守祢衡赶来拜见。
自从臧霸把平原郡位于黄河南部的郡县交给河北后,朝廷便任命了一位太守。李翊在蓟城时就认识祢衡,当时他是朝中的议郎,非常有才华,所做辞赋在蓟城士子中广为流传,向有“天才”之称。此人恃才傲物,口锋犀利,常常语出惊人,在朝堂上屡有谏言。因为他那张嘴太厉害,朝堂上下的人对他都很冷淡,相反,蓟城大学堂的诸生们倒是很喜欢他。
长公主刘静认为他太骄狂,不堪重用,连带举荐他的孔融都遭了殃,只能在兰台屈就。太傅蔡邕很欣赏祢衡,此次得到机会,力荐祢衡出任平原郡太守。长公主说祢衡是平原郡的人,按大汉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