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文臣们虽然觉得李翊这话只提获胜,没提战事不利或胶着该当如何,未免有些不妥。却也不好接茬。
寇准身为文臣之首,又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倒是没那么多顾虑,皱眉道:“主公此言差异,您自己也说了,无论是辽东之战,还是鲜卑人的南侵,都比较特殊。辽东平叛之战,胡人是受邀助战而来,只要面对面的打一场,从正面压倒他们就可以了。我幽州军都是百战精锐,装备精良,面对面作战,怕过谁来?至于鲜卑人的南侵,我军是守御疆土,再加上又有主场作战的地利,轻松获胜也是理所当然。”
“然而……”
他话锋一转道:“如果我们大举北征,鲜卑人未必肯与您进行决战。正如熹平六年的那一场大战,汉军出塞,檀石槐立刻率众远遁,待汉军势头用尽,再大举合围。若是鲜卑人慑于主公威势,故技重施,我进敌退,我退敌返,这场战事势必旷日良久,纵有缴获,又焉能弥补消耗?”
李翊点点头,寇准的顾虑很有道理。游牧民族是真正的游击战大行家,骑射无双什么的,只是后世鞑虏的自我吹嘘罢了。全民皆兵,凭借机动力和敌人周旋,这是在先秦两汉时代,草原蛮族唯一的武器。
历数汉军对匈奴或鲜卑打的败仗,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反击,敌人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等到汉军的补给线拉长到一定程度,四方援军齐至,汉军寡不敌众,补给也跟不上,最后惨败而归。
至于汉军为什么不吃一堑长一智,李翊也不是很确定,大概就是形势不容易判断吧?毕竟胡骑入寇,都是带着家小的,追击的汉军可能会有种很快就能追上的感觉。
有的时候这种感觉是真的,有的时候是胡虏的计谋,甚或胡虏本身也不确定,到底会不会有援兵赶来帮忙。
这是李翊来到东汉这六年来的见闻结合以想象推断出来的。如果被他猜中了,那仗就会变得非常难打,任何一个军事统帅都不会喜欢擅长游击作战的对手,何况还是在草原上和强大的汉军玩了几百年捉迷藏的胡虏呢?
但李翊既然决定北征,也是有他的把握的。事实上,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他就一直在为北征草原做准备。这些年来,李家商会的商队常年行商北方大草原,几乎遍及每一个鲜卑部落,可不仅仅是去做生意的,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以及搜集草原各地的情报,绘制草原地图。
经过将近六年的准备,这些情报已经搜集的差不多了。如果说到对草原地理情况的了解,鲜卑人恐怕都难以跟他相比。
因此,当李翊拿出那一份草原地形以及部落分布的地图时,所有的幽州文武都惊呆了。
至此,反对北征的声音彻底低了下去,不是被李翊强行压制,而是他们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看着再无多言的麾下文武,李翊站起身,在地图上指点出了几个战略方向,然后手猛地向下一挥,断喝道:“如今我大军兵精粮足,待到冰雪消融之时,就是我军向大草原发动全面进击,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平定大草原之日!”
………………
计议既定,幽州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
作为大汉国军方实力最强的将领,李翊及其麾下的幽州军是整个朝廷关注的焦点。幽州军才一动作,情报就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洛阳。
“幽州军大规模往长城方向调动?目标呢?终于要北上了么?这下可以松一口气了。”大将军府何进中,幕僚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连赵岐这样的稳重人,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如今正是他们计划中废黜天子,另立新皇的关键时刻,而百战百胜、拥兵十万、坐镇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