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英军抵达沃格岛西南端的瑟沃格港。
看到呼呼啦啦的一大群英军士兵大摇大摆地围上前来,瑟沃格港仅有的几名当地警察惊呆了,而在搞清楚对方是希望以1907年海牙第10公约之条款,接受丹麦当局对他们的扣留时,这些警察顿时迷茫了,因为他们压根连海牙公约的内容都不甚了解,更不敢自行做主。他们很快与法罗群岛首府托尔斯港的官员取得联系,可是,那里的官员表示自己同样无权作出决定,一切需要提交哥本哈根定夺。就这样一来一往,时间悄然流逝,而德国武装人员已从北面逼进瑟沃格港。
港外的海面上也赫然出现了多艘德国战舰!
与此同时,在哥本哈根的丹麦王宫,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和他的大臣们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重要的决定——履行作为海牙公约签字国的义务,于午夜之前扣留因战船沉没而在法罗群岛登岸的全部英国海军人员。相应的,丹麦将对德国政府之前的照会给予答复:丹麦将按海牙公约扣留上岸的英军官兵直到战争结束,并要求德国政府在相同的时限之前从沃格岛撤出武装人员。
这样一来,两边都不开罪,德国政府似乎也失去了强行占领法罗群岛的借口。
丹麦人自以为在这场危机中找到了出路,可是他们的答复还没送到德国人手里,德国驻哥本哈根大使就给他们送来了德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在这份通牒中,德国政府措辞严厉地——甚至是横蛮地指责丹麦政府在战争期间默许英国舰队使用法罗群岛中部水道的行为有违中立法,鉴于英国人事实上已经在法罗群岛部署了作战人员,甚至建立了秘密的军事营地,德国政府决定出兵占领法罗群岛。如若丹麦政府予以配合,德国政府仍将视为丹麦王国为善意中立国,保证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法罗群岛并赔偿占领期间的相应损失,否则的话,德国政府将把丹麦政府列为敌对国家,两国就此进入战争状态……
时年44岁的克里斯蒂安十世继位虽才两年,担任王储时就积极参与政务,对国家事务有着自己的独立主见,并且有着北欧人果敢正直的品质。丹麦政府的现任首脑,政务会总裁卡尔-特奥多-扎赫,同样是个勇敢刚毅、追求真理的人。在这场因奥匈帝国皇储遇刺而爆发——矛盾根源是英法俄与德奥两大阵营利益冲突的战争中,许多国家伺机而动,意图从中获益。丹麦在1864年被普鲁士和奥地利击败,由此失去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罗恩堡,但丹麦国王和政府首脑深知自己的国家实力弱小,并没有因为协约国方面的拉拢利诱冒然参战。在克里斯蒂安十世的努力下,丹麦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挪威、瑞典均在这场席卷世界的战争中选择了中立,做此决策的最大目的显然是让王国和它的国民免于战火屠戮,可是事与愿违,战争仅仅持续了三个多月,丹麦的中立就面临着空前的挑衅。德国政府这份这份不留余地的通牒把克里斯蒂安十世和他的大臣们惊得呆住了,丹麦军队根本不可能抵挡德国人的进攻,以如今的战争形势,丹麦也无法从协约国那边得到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军事援助。若选择顽抗,这个国家可能沦为焦土,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若选择妥协,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将受到极大的侵害……
丹麦人本想拒绝德国人的横蛮要求,哪怕卷入战争,也要坚持公理和正义,可是想起比利时人的遭遇,环顾整个欧洲的战争形势,他们意识到这种抵抗是无用的。既然一定要在法罗群岛和本土之间做出选择,如今也只有痛苦地放弃法罗群岛——放弃他们可怜的国家尊严,才能让280万丹麦人免受战火煎熬……
丹麦政府的妥协让柏林政要欣喜若狂。从最初递交照会到迫使丹麦政府接受通牒,德国政府只用了十几个小时就把对法罗群岛的军事侵略变成了“合法的占领”,这恐怕是德国外交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