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抗联能走到今天,苏联人的援助功不可没。可这苏联人给的那些装备中每一支步枪、每一门火炮、每一辆坦克,有哪一样是白给的?这世界上没有白得的午餐,甚至每一粒子弹都是与苏联人经过无数遍的反复勾心斗角后才换来的?
而北满的实际情况,又与关内的各大根据地无法相比。地广人稀不说,论起群众基础远远无法与关内相比。日军的统治,也要比关内严密的多。原本就不多的基层组织,在关东军以及伪组织的破坏之下,更是已经残缺不全,甚至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一片的空白。
部队能在这种险恶的大环境之下,发展壮大到如此的地步,打下这么广大的一片天地,作为领头人杨震付出的心血无疑是巨大的。自己已经三十八岁,在这个岁数上有白头发不稀奇。可杨震今年才二十八岁不到,却已经是半头白发。而那半头白发,究竟是为什么白的,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这次去与苏联人谈判,杨震虽然表面上说的很轻松,是去敲竹杠。但李延平知道,这一去恐怕又是一番勾心斗角。与苏联人打过多少次交道的李延平知道,这帮家伙可是相当的难以搞定。
而且杨震这次又是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人家储备在外蒙的几乎所有装备。恐怕没有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或是数天的讨价还价时间是根本就解决不了的。就算苏联人再心急,但是李延平对于杨震的想法也并不是太看好。
拿这些蒙古军队的战俘,去换那么一大笔的装备。苏联人又不是傻子,哪能轻易的上套?想要吃到他们给的午餐,不付出相当的代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让李延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杨震去时间没有多长就回来了。
杨震进屋的时候,李延平看了看表,这次谈判的时间连同前边两个人扯会淡的时间相加,也不到一个小时。从杨震的脸上的表情上来看,应该是解决了问题。这次谈判居然这么顺利,可是大出李延平的预料。
看着神色有些兴奋的杨震,李延平笑道:“一号,不会是苏联人对你的条件都答应了吧?这些苏联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之前我们跟他们交涉的时候,都恨不得算到骨头里面去了。一向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今天答应的这么痛快,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听到李延平的调侃,杨震倒也爽快的道:“要说都答应了,这不可能。正像是你说的,这些苏联人可是很会算计的,对于让他们大出血的事情,可是轻易不会点头的。不过虽然没有全部达成,倒也弄来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两个家伙估计来的时候,从莫斯科那里得到什么指示了。虽说有些不心甘情愿,但也总算敲出来不少的东西。由驻蒙苏军在一个星期之内提供给我们两千万发七点六二毫米一九零八式莫辛纳干步枪弹,七百万发十二点五毫米高射机枪子弹,二百五十公斤、一百公斤和五十公斤高爆炸弹各一万枚,作为此次蒙古军队入侵给我们带来损失的补偿。”
“有了这批弹药,我们这两种弹药的生产与储备可以轻松一些。至少生产上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也可以节省很大的一部分原材料,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航空高爆炸弹,可是我们眼下最急需的。
“至于其他的,苏联方面同意有偿转让其储备在巴嘎班迪的所有装备。不过,在价钱方面可以先交货后付款。而且,我们只需要支付这批装备实际价值的四分之一价格就可以。但要求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释放所有的蒙古战俘以及被俘的苏军顾问。看来这次苏联人是真的急了。”
“这批装备里面我看了一下,轻武器和T二六、BT五坦克虽然并不是我们急需的。但其中的一百五十二毫米和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以及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却是我们急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