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不仅仅是第五师团和第八、十一两个师团,西线的日军第六师团也随时可以东援。到时候我们与日军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了。”
对于郭邴勋的担忧,杨震的回答却是让郭邴勋愣住了:“那就打着看.战场上日军战术上的调整,我们现在预测不出来。因为我们不是关东军的参谋部,更不是梅津美治郎。对于日军在战场上的调整,我们只能看我们的嗅觉是不是灵敏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性,要是都有那么强大的战场预测性,我们现在早就打到了日本本土,你我又何必在这里瞎琢磨?即便是三国时候的诸葛亮也不过是一个神话的人物而已,你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如果第六师团真的东调的话,那么他的后背正好暴露在一纵的面前,这样反倒是更容易让我们取得主动权。虽然杜开山那里的压力大了些,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一纵抽调出部分兵力加强给他们。别忘了,老郭,我们现在的手里可还有三个汽车团那。”
杨震给出的答案虽然有些雷人,但郭邴勋仔细一琢磨,却发现极为有道理。杨震说的没有错,无论这世界上再优秀的战略家,也只能判断对手大致的进攻态势。这还是需要有最优秀的情报支撑。
但从战前敌军部署态势去判断一支军队在战斗展开后的详细行动,到目前为止,却是还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根据战场上形势的变化,快速的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调整,才是一个统帅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