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快就在战战兢兢的侍从口中得知了,原來,大单于是死于那把转轮手枪,由于匈奴人不会使用这种武器,他们也无法得知这种武器如何使用,他们现在很难俘获秦国的战俘。
秦国陆军秉承传统,秦军宁可战死也不会投降,当然,对于新建立的军种,特别是技术军种除外,技术军种由于数量较少,而且招募的人手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特别是知识基础,所以,他们的人允许投降,虽然战斗条例上沒有写明,但在实际当中,秦国的军官,军士都会教授他们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投降,但前提是,必须尽责,关键的技术东西,还要毁坏,而且重要的东西也不能对敌人说明。
匈奴人面对的是秦国陆军,所以,陆军极端的保守,他们从來不允许士兵投降,投降的士兵会被看成耻辱,而且是整个集体的耻辱,所以,他们很少俘获战俘,即便是有,也很快就会被匈奴人的报复心理杀死,冒顿试图改变这一现象,他需要从战俘口中得到一些重要的东西,但仅有的战俘都被匈奴人的报复心理,折磨而死。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匈奴人至今依然不知道秦国人手中的武器怎么操作,巧合的是,匈奴的这位大单于实在是太好奇了,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的人为什么会死在那些会喷火的管子下,而且只要被打中,就很难救活,处于这样的好奇心下,这位大单于拿着这把转轮手枪的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眼睛,他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看这个管子中到底藏了什么东西,竟然能够杀死那么多的匈奴人。
可怜的是,这位匈奴人的手也不消停,他竟然用手指扣动了扳机,然后击锤击中了击针,接着子弹被击发了,就这样子弹喷射而出,由于匈奴人不会使用这种武器,导致手枪内的只放沒有取出就给了他们的大单于,而他们的大单于恰好好奇心太盛,在结束这次会议之后,便把玩这把缴获而來的武器,结果,由于操作不当,或许他一开始就沒有意识到危险。
就这样,一颗意外的子弹击中了匈奴大单于的眼睛,然后子弹穿过眼睛,把大单于的眼珠打个粉碎,然后继续穿过大单于的脑袋,将其脑袋打个粉碎,最后子弹穿过整个大单于的脑袋喷射而出,一同出來的还有大单于的**以及血液,一道血雾喷射出來,然后染红了后面的营帐,就这样,匈奴的大单于意外的死于缴获的一把转轮手枪下,很意外,也很符合李斯的偶然性,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很意外,甚至觉得富有戏剧性,就这样,匈奴的最高统帅消失死去,但匈奴的人未來的命运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匈奴人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很有可能让匈奴人自己的走向不同的方向,至于如何抉择,那就要看匈奴人怎么选择了。
至于怎么具体的选择,那就要看匈奴人自己政治力量的角逐了,不过,处于实力末端的冒顿暂时无法撼动目前这种突然失去头领人物的慌乱局面,因为他的军事实力是无法和那些握有重大兵权的各个王的,冒顿,这位历史人物如何改变历史,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而在匈奴的南方,一个新的矛盾开始显现出來,这个矛盾不是秦国和周边国家的矛盾,而是新兴崛起的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矛盾,特别是新兴快速崛起的韩国。
韩国的位置正好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借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已经临近秦国这个最大的经济实体的有利条件,大规模的引进秦国的资金,技术,设备,然后生产制造各种商业品,然后,韩国将这些工业品转手卖给齐国,楚国,魏国。
不过,在韩国东进的道路上,有一个国家被忽视掉了,这个国家就是魏国,魏国一度是战国初期一个强盛的大国,在战国初期,唯一能够压制秦国的国家,但后來在秦国商鞅变法大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