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这是咸阳丞相发來的电报,”赵高将一份绝密字眼的电报呈给秦王。
“哦,”秦王随机接过电报,秦王正在结束北方的巡视,北方的巡视对他來说一切都显得平静,装备了大量先进武器的秦军和赵军频繁的主动出击袭击骚扰匈奴,匈奴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无法再战,只能被动的后撤到今天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而秦军和赵军由于扩张速度扩过,补给线拉的太长无法进行远程补给,而且如果进行远程补给的话,那么就要设立大量的补给站点,这些补给站点需要建立完备的防御体系,而现在已经是八月,距离降雪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为此,秦军和赵军暂时停止下來后退八百里到一千里的距离进行休整,防御,这也是秦王认同的,因为寒冷的冬季是不适宜作战的,特别是北方,冬季几乎不打仗。
鉴于此,蒙恬建议应该及时建设后方的沿线铁路,这样來年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为此,北方的铁路建设提上日程,一些工程兵单位也参与铁路建设当中。
至于东部山区的战斗趋于缓和,山地人分出了两种山地人,一种是亲近秦人的山地人,这部分山地人主动和秦人示好,为秦人效力,他们为秦军,赵军当先导,每年缴纳大量的人参,貂绒,鹿皮等各种土特产,而秦军,赵军除了一半以上免费获得意外,秦军,和赵军都以保护的名义收取这部分土特产,其余的则是大量的商人使用廉价的秦国,韩国商品换取,这部分山地人得到这部分土特产之后开始慢慢的在秦国的实际控制区内定居。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生山地人,这部分拒绝和秦军,赵军两方交换各自需要的商品,相反,他们积极的维护自己的领地而战斗,茂密的原始森林,让秦军和赵军吃尽了苦头,主动出击如果沒有先导很难全面剿灭,糟糕的是,秦军和赵军极少有这种山地作战的经验,即便是作战强悍的赵军也觉的非常的为难,秦王认为保持目前现状就可以了,现在并不是解决山地人的时候,毕竟补给通道还不是很惨痛,补给品从秦国本土运送需要走铁路,然后换成马车走公路,有的地方还不通公路,如此麻烦的补给,自然让秦军,赵军无法施展开來,而且,缺少必要的航空兵让山地作战显得有些吃力不少。
秦王也非常明白,如果秦军想要彻底解决北方问題,那就必须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題,那就是秦国的主要资源必须有一半集中到北方,但目前情况來说,秦国的资源使用的相当的分散,秦王认为这个问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重点才行。
就在秦王决定向西走走看看的时候,尚文的电报來了,电报的内容主要说的就是建立政党制度,这也是为两年后秦国的大选做准备。
在电报中尚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建立政党的必要性,随着秦国经济发展迅速,秦国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也越來越高,主要是人们已经不再为粮食而发愁,他们关心的是秦国的公共建设,大量的公共设施的建立,让秦国民众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公立学校,医院的建立,让民众得到了优良的教育和卫生条件,自來水,路灯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人们需要更加方便的生活,而秦国的丞相來自选举,每个成年人都是选民,他们有权利选取自己的丞相,这个丞相要为这些选民做一些有利于他们的事情。
秦王实际上不关心这个,在他看來,选举制度的出现终于解决掉他最难以解决的问題,王权和相权之间关系的平衡问題,而如今相权则被有效的监督起來,而且还有一个年限,一届四年,而秦王则是终身制,这对秦王來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但政党问題就不同了,政党意味着,要将原來朝中那种党派斗争摆在明面上,而不是私底下去斗,这让秦王有些感到意外,这种斗争在秦国这样的大国可以影响整个六国的局势,当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