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摄政王

第九百零九章 皇父摄政王(2 / 3)

五万大军中,至少有两万人是八旗的精锐,这已经占到了整个满洲正统八旗丁壮的两成。现如今多尔衮又组织了十万人马开赴朝鲜国,其中仍旧仅有两万人是八旗精锐,余者皆是蒙古八旗和汉军旗的人马。

大军出征之日,并未大张誓师典礼,仅仅是整顿齐备之后,极为低调的开出了盛京城。由于多尔衮可以压制了朝鲜战败的消息,因此市井间对此仅仅是以谣言的形势在偷偷传播着,这次出征自然不宜大肆宣扬。

到了傍晚,盛京百姓们便明显能够感觉到城中气氛似是超乎以往的诡异。先是,城门比以往提前了半个时辰关闭,紧接着便是大队的兵勇出现在街上。

而此前皇叔父摄政王曾有旨意,“除非有逆贼作乱,兵丁不得白日上街!”

现在太阳并未完全落山,此刻有兵勇出现在街上,又是在皇叔父摄政王离京的当口,便由不得人们不胡作遐想。

但这一夜并没有发生人和乱子,担心的乱兵并没有出现,就在人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皇城内忽有谕旨发出,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惊。想不到,昨夜竟发生了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乱。

而摄政王离京的消息居然也仅仅是障眼法,郑亲王济尔哈朗引兵作乱,欲废掉顺治皇帝,幸甚皇叔父摄政王识破了奸人诡计,及时回军而将其一网成擒。

这次叛乱似乎仅仅只停留在告示和谕旨的纸面上,普通百姓对此竟浑然无觉,就连酒肆茶坊均照常营业。

酒肆中,饮酒的酒客们对今日皇城贴出的告示自然少不了大加品评。

“郑王作乱实在是自不量力,想想皇叔父摄政王是何等人物,岂能被他钻了空子?”

“也不尽然吧,俺看是皇叔父摄政王设好了圈套,只等郑王往里钻呢。”

也有人对济尔哈朗持同情态度,“没准是摄政王构陷了郑王也未可知,试想想,郑王即便真有作乱的心思,会不会蠢到在多尔衮离京的当天发难?还被多尔衮悄无声息的就给挫败了!”

总之,各种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一时间,人们竟忘了大军在朝鲜国惨败的各种消息

郑王作乱的消息布告次日,顺治皇帝颁下圣旨,因感念皇叔父摄政王再造之恩,自此后将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这则圣旨已经颁布,满清上层尽皆交口称赞,与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时,多有反对之声不同,均为顺治皇帝贺,为皇父摄政王贺。

一字之差,却谬以千里。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那么顺治小皇帝又将其生父皇太极置于何地呢?但皇太极虽然曾是大清国万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此刻早就化作了冢中枯骨,那个掌权的人已经换成了多尔衮,就算夺了皇太极的妻儿江山,又有谁会站出来为他说上一句半句话呢?

郑亲王的府邸刚刚被抄没干净,妻女尽皆发配给披甲人为奴,财产悉数充公,就连济尔哈朗本人都被终身圈禁。至于他的鹰犬爪牙,其颈间鲜血早就染红了盛京城外的护城河。

自此,多尔衮的权威竟在大军惨败的情形下,空前的加强了,皇父摄政王的圣旨更是人人莫敢不从。

……

多铎率军抵达鸭绿江畔,由于有了萨哈璘的惨败,战阵经验丰富的他并不急于渡河,而是将大军分成三路疑兵,于不同地点,同时渡河,以防备朝鲜国中明军对其半渡而击。

出乎多铎意料的是,在渡江过程中他并没有遭到明军或是朝鲜国民军的阻击,半日时间,大军悉数渡过鸭绿江。

牛录章京遏必隆作为败军之将,并没有收到多尔衮的重责,仅仅是令其在多铎帐下戴罪立功。

由于图尔格的原因,多铎一向偏爱遏必

最新小说: 将北伐进行到底 帝秦设计师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女穿之大理皇朝 早安大明 谍战:红色掌柜 战国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