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虏侯何以如此骄纵那个叫姚启圣的少年,而今却又任由他去辽东送死?”
说话的是李达,他十分不解李信对姚启圣的态度。在此之前,李信一直都庇护着此人,可谁都知道让一个从未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人跟随大军出征,这几乎是九死一生的。
李信当然不能和他解释自己为何如此对待姚启圣的原因,当然,在李信记忆中的姚启圣,虽然是效命于满清的一代总督,但他还是相信,只要加以引导,一样会为大明所用。所以,这就需要让他一展所长,如果一直将他养在温室中,又如何能使他爆发出潜在的能力呢?
既然姚启圣如此坚定的要随军前往朝鲜,索性就让他去吧,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他不想因以姚启圣的智商和气运,能够死在这场远征的战斗中。
“你认为,这次出征,三卫军有几分获胜的把握?”
李信不答反问,李达一时间难以回答。毕竟牵涉到了他的出身之地,朝鲜的情况,多尔衮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就算三卫军能够以突然袭击打败了朝鲜的守军,攻占了汉城。当消息传到清廷以后,多尔衮必然会派出大军予以干涉。
因为朝鲜一旦被三卫军夺取,满清的后方将彻底暴露在明廷的威胁之下。多尔衮再想于入秋后叩关南侵,就不得不谨防身后被偷袭。明廷回旋的余地便大了不是一点半点。
想到这些,李达的内心中是五味杂陈的。他毕竟也是个凡人,做不到一切过眼云烟,视若无睹。就算李信对他十分信重,向来以礼相待,在提起故旧之时,也难免心生感慨。
当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李信立刻就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便也不再追问下去。而是转换了话题,“米琰那里今日可送回了最新的消息?”
李达咳嗽了一声,以掩饰脸上的尴尬,躬身道:“刚刚送到,还没来得及拆封!”
说着,他取出了一份薄薄的公文,捧到了李信的面前。
李信打开公文的蜡封,才扫了几眼,便脸色为之一变。
在李信身旁的李达敏锐的捕捉到了他的神情变化,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难道中原局势又有了新的变故?”
“嗯!”
李信点了点头,并没有说出那封公文上的内容,但语气中却分明在告诉他,中原不但有了变故,而且还十分严重。
在李达的印象里,李信从未如此卖过关子,也从未如此严肃过。虽然心中急切不已,但还是忍住了没有贸然开口动问。而这时,李信却主动将那封公文递给了李达。
“你自看吧!”
在接过公文之前,李达还想着应该是李自成打败了杨嗣昌的军队,但在接过的一瞬间,他又意识到如果仅仅如此,李信不可能面色如此难看。难道米琰率部与杨嗣昌在河南起了冲突?
不过他很快就从手中这份公文中得到了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只是这答案却是李达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初看之下,他一时间还难以置信,于是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一字不落的看了一遍,这才确认,究竟是什么事使得镇虏侯面色如此难看。
山西派出了当地训练的新军南渡黄河,配合杨嗣昌的西进对洛阳发动了合击。而镇虏侯的面色难看便真是因为此吗?
李达从未去过山西,对山西的情况虽然听过米琰的多次讲述,但仍旧是一知半解。他所知道的仅仅是留守山西的田复珍原本不过是高山卫的一个犯官,是李信将其一手提拔了起来,又为他争取到了太原知府的位置。在三卫军主力开出山西大同北上与蒙古作战,乃至又挥师东进与满清鞑子激战于辽西之后。田复珍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山西巡抚,统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