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七百六十七章 舆论导向

第七百六十七章 舆论导向(2 / 3)

路,去的晚了被雇主责骂,看你还想不想看报纸了!”

说罢狠狠的啐了一口,便从一角偏门里闪身进乐大宅子。其实那人也只不过是来替主人买报纸的家丁,手中报纸上的字他倒是有一大半都识不得。不过家丁的揶揄嘲讽,倒是让行路人身子一阵,他所言不错,这么早就上街的有几个不是为生计所迫,还是抓紧去雇主处,万一到的晚了,雇主恼怒下来再扣上几文工钱,那才得不偿失呢。

但是路人看那揶揄嘲讽自己的人也不过是一身奴仆打扮,身份还不如他呢,至少他还是个良家子,想来想去也忍不住胸中的愤懑,狠狠的朝那黑漆角门吐了口大浓痰,算是出掉积郁在胸口的恶气。

“猖狂个甚了?狗眼看人低!”

时间不到中午,筋子巷的《公报》报馆已经连续加印两次,但仍旧供不应求。今日所刊载的消息也实在过于震撼,南京城中官员繁多,凡是对时局敏感关心之人,哪个不想看看那军港大火案究竟事涉何人?然后也好依据公报上的内容,早做筹谋准备,若是所涉之人与自家有牵连也好早做切割。即便没有,也得寻思寻思,究竟是否可以借此在高升一步。

不论买报的人各怀心思,但军港大火事涉南京总兵邵化龙与福建总兵官的消息则在南京城中沸沸扬扬的传开了。有百姓对这二人破口大骂,那一夜大火烧死了上百人,很多百姓的家人不幸惨在其列,如何能不骂?也有人口诛笔伐,认为他们心怀叵测,已经直等于造反了,当禀明朝廷,使行凶主使得以正法,以安定民心。

总而言之,舆论一边倒的偏向了身为受害者的镇虏侯,甚至已经有人振振有词,要求镇虏侯带朝廷伐罪,发兵福建,将那该天杀的总兵官擒来,以慰南京百姓人心。

这其中除了有对不法事件的愤愤然,其间或多或少的也夹杂了地域的偏帮偏向和歧视。毕竟南直隶与福建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你来主动犯下这等大逆不道的恶行,如何能让本地官民忍下这口气?

就连一向不甚靠谱的复社中一干公子哥们,都纷纷要上书请愿,为南京百姓主持公道。当然了,这上书的对象并非朝廷,而是坐镇应天府的镇虏侯李信。

有士人干脆就直接声言福建总兵官是海盗招安而来,今日由此作为,定然是要谋反的前兆。当务之急,不能等谋反事发,立即昭告天下,使人皆可击之。也有人认为,君子当先礼后兵,应该先休书一封以质问,看对方如何回答,然后再做判断行事。

当然在一边倒的舆论面前,也不是没有杂音,南京翰林院里有几个翰林便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公报》所刊载的事实成疑。

“黄南雷说甚就是甚了?他要是李信那厮造反呢?”

“他怎么可能调转刀剑向李信那厮呢?谁不知道,他是李信的应声虫?”

这种说法很快就遭到了反驳,因为前一阵《公报》还刊发了对三卫军弊端的发问,如果黄南雷是应声虫,又怎么可能发表言语如此犀利的文章?

“再说了,你们看看,这报纸上的画影图形,还有详细的籍贯职司,这些东西总早不了假吧?谁如果怀疑去南京吏部查查就是了!”

这时众人们才恍然,对啊!怎么就没想到往南京吏部去查查这些人的存档呢?明时南京吏部并非完全的赋闲养老衙门,对于江南各省的低品官吏也有任免之权,所以江南各省的文武官员都在南京吏部有存档。有司人等在好事之下,便真去查了南京吏部的存档,结果一一查实有据。《公报》黄南雷所言果然一字不差。如此,连那些反对的杂音也说不出什么了,毕竟这种事擦着谋反的边呢,谁敢公然为邵化龙和那个招安的海寇喊冤?是闲自己活的命长了吗?

仅仅一天的时间,南

最新小说: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将北伐进行到底 帝秦设计师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女穿之大理皇朝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战国生存指南 早安大明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