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七百零二章 心生一计

第七百零二章 心生一计(2 / 3)

有。

一旦决定了造船小船,李信又悲哀的发现,泱泱大明,在南京附近竟然连个像样的造船的船坞都没有。足见时人对海军不重视,乃至轻视到了何种程度。为了表明自己对海军的重视,李信亲自带着人在秦淮河畔溯流而上寻找合适的船坞地点。由于长江水道俱被海寇威胁,因此在秦淮河上寻合适的船坞地点也是没办法的事。

秦淮河下游的水道,乃是人工开凿强行引为南京城南部的护城河,尽管如此若非老船工介绍,李信绝对想不到眼前十余丈宽的广阔河面竟是人工开凿而成,而且经过刚刚的实地勘测,多数地段的水深两丈上下,有个别地段的水深甚至达到三丈。相比较,狭窄水浅的大运河简直就是小河沟。

李信由衷的赞叹着:“想不到人工开凿的河段,竟能有如此规模。”

有老船工在旁边撇着嘴,不以为然道:“开渠引水和庸医治病差不多,治一经损一经!”

李信听出老船工话中似乎意有所指,便虚心求教。老船工不知李信身份,虽然见到所有人对他都颇为尊敬,但将此人身穿麻布衣,与寻常权贵官吏截然不同,猜测着就是某位权贵看重的商人而已,说话也就无所顾忌。

“当初石头城还是一国京城,不知哪位皇帝修了石头城,又要引秦淮河水来做护城河。从那以后,三元口之下秦淮河老河道就日益萎缩,新河道就如眼前这般水量丰沛。”

这位老船工似乎对秦淮河的老河道有着特殊的感情,李信从他的话语中依稀觉察出一些味道。“老河道现在世人都称他为南河,往年还能有三两丈宽的水流,今年大旱之后,三元口的闸门彻底填死,现在的河道底只怕已经都生出齐腰高的蒿草了!”

李信听明白了,老船工的意思是,朝廷为了保持秦淮河的水位,今年已经彻底断;了南河的水源。他忽然心中一动,脱口问道:“如果掘了三元口的水闸,向南河放水呢?”

老船工闻言一愣,然后又笑道:“朝廷不会干的!真要这么做了!”他一直广阔的河面,“十几丈宽的河面立马就得缩了一多半,能有三五丈宽就不错了!”

老船工的说法让李信若有所思,随即,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中成型。但是,兹事体大,岂能只凭一人之言就草率的做下决定?于是,李信亲自往三元口去走了一遭,又征询了十几个当地的老船工之后才返回了南京。

这个计划太过冒险,他必须取得孙鉁的支持。

……

甲板被水手们洗刷的一尘不染,华莱士上校站在上面惬意的晒着午后的太阳。自从劫掠了江都以后,船队没有大战,华莱士便命令船长,让他麾下的水手们不停的洗刷甲板。在他看来,只有这种不停的体力工作,才能耗尽水手们的多余精力,才不会在船上闹事。

现在,整个长江下游的江北地区,华莱士上校的船队已经所向披靡,就连明朝的总督都差点被他活捉,如果不是麾下的水手们只顾着抢东西,可能那位总督此刻已经成了阶下囚。

而他冒险分乘小船奇袭江都的计划,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汇报,这次胜利极大的增加了华莱士上校的自信心。原本在他眼中,不愿去招惹的长江南岸,又使得他垂涎欲滴,心痒难耐了。

可巧,这一日又侦查到南京一段水域有很多异常现象,不少小船纷纷转进了秦淮河,然后又纷纷转出……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探查之后,竟发现明朝在南京城南,秦淮河一侧居然临时突进了数十万石粮食。而那些粮食,似乎是仓一个叫龙潭的地方运来的。明朝弄这么多粮食囤积在南京城南外要做什么,华莱士一时间猜想不透,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已经心动了。

如果将这些粮食统统烧掉,

最新小说: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远山破阵曲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战地牧师日记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