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火四起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火四起(2 / 3)

但他随即又否定道:“这,这断不可能啊,”

李信摇头,“并非如此,入狱探视的商人正是饶州籍,你说其中是否大有隐情啊?”

“镇虏侯的意思,可是饶州淮王……”米琰闻言之后颤声试探的问道。

李信不置可否却又提到了朱运才。“朱通判不肯直言他已经侦知饶州淮王嫌疑最大,如此暗示,为的就是暗示我之态度。元长说说,我该如何应对?”

事已至此,米琰心中明镜一般,看来镇虏侯已经下定决心要搅合这唐浑水了,但是饶州毕竟在江西,距离南京并不近,三卫军的手再长,也未必能伸到江西去吧。

“镇虏侯难道真就相信了那竟然和尚的预言之辞?”

“你知道的,我素来不信这些神鬼之事。不过,朱通判的调查口供也证实了此前的判断。”原来,朱运才在静然死后,将正心和尚也下了大狱,拷问之下得知,近月以来灵谷寺中多有江西口音之人进香问佛,更曾与静然密事对禅,这其中可谓是多有蹊跷。想来,那竟然和尚就是如此窥得了隐秘,不想竟也因此不明不白的丢了性命。

只可悲的是,那正心和尚,一心以为扳倒了静然就能夺得住持之位,可眼下却也是身陷囹圄,满身的拷问之伤。李信估计那朱运才可能会以此为契机,将灵谷寺这许多年非法所得悉数充公,至于穷治多年陈积的案件则不可能,毕竟牵涉着众多在背后包庇过静然的官员,得罪的人多了显然不符合他的本意。再说,静然已死,一切都已经随之化为烟云,想来那些曾为淫僧张目的官员们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镇虏侯容禀,史可法在池州剿黄梅贼,何不借此人之兵,又不靡费三卫军一兵一卒一粒粮食。”

李信欣然点头,“一兵一卒不费,粮食却要破费许多。元长可知史部堂在南京户部那碰了钉子?”

米琰微感诧异。

“难道史部堂这一回半粒粮食都没带走?刚刚不是拨付了三十万石粮食给南京户部吗?何以郑三俊一毛不拔?”

“这也怪不得郑三俊,眼看着往竟是发漕粮的日子就到了,他手中的钱粮肯定是入不敷出。所以,咱们才能用三十万石粮食,买了那老头子的默许支持,由着咱们在应天府折腾引水渠之事。”

米琰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颤声问道:“难道镇虏侯准备由三卫军中拨粮给史可法?”

五万石粮食装船西进,在和州追上了愁眉不展的史部堂,他请饷不成,又输给了李信,受淫僧静然连累,更是丢尽了颜面。不得已停在和州四处筹饷,无奈四处碰壁。在得知南京有粮船西进正是为寻他而来时,史可法忍不住涕泣不已,这五万石粮食可真真是雪中送炭,解了他池州军中的燃眉之急啊。

他得知这许多粮食是由李信三卫军中拨出的军粮时,苦笑连连,也禁不住由衷的赞叹了一句,“此贼倒是有些胸襟,舍了五万石粮食邀名。今日我史可法就为了数万将士的肚腹卖他一些薄名。”

当史可法的话传回龙潭军中时,米琰哈哈大笑:“史部堂的薄名只卖五万石粮食,是有些便宜了,不过镇虏侯这五万石粮食花的可谓是以一当十!”

话虽如此,米琰也对这位史部堂甚为感佩,他为了军中粮食宁可有损声名,也硬受了这五万石粮食,使得自己成为人们说起镇虏侯胸襟博大时的垫脚石。这在那些把个人名声看的比任何事都重要的士大夫里,也算是尽公不顾私的典范了,只可惜为人迂阔了一些,又敌视武人出身的镇虏侯,只怕将来是敌非友啊。

但让米琰所想不到的是,李信居然借着静然大和尚一案,责成应天府通判在南京大兴狱事,以谋反案被抓的商贾士人竟不下百人。而这些人力大多与江西

最新小说: 谍战:红色掌柜 将北伐进行到底 早安大明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女穿之大理皇朝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战国生存指南 帝秦设计师